“听说了吗?今天村里要开表扬大会,还会发放奖品呢!”
“早就听说了,驻村工作队已经在‘川善治’小程序里面通知了。”
3月28日一大早,广安区官盛镇长坪村热闹非凡。
90岁的村民张光荣拄着拐杖,4岁的曾孙在前面为他引路。祖孙俩身后,村民们背着背篓,抱着孩子,三三两两汇成一股人流,往村委会赶。
“唐书记,今天真要发奖品啊?”村民杨兴芳大声问道。
驻村第一书记唐祯伟正在村委会院坝里摆放桌椅,闻言笑着直起身:“除了物质奖励外,我们还将对在‘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表现积极的村民给予特别表扬。”
唐祯伟指了指桌上的奖状,“瞧见没有?奖状都在上面摆着呢!”
上午9点半,长坪村“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运用表扬大会开始。
“他一直保持对‘川善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总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川善治’的各项功能,并运用于实践;他是村民学习的榜样,也是积极推广‘川善治’运用的践行者。他,就是村民游中成。下面,请游中成上台领奖。”
伴随着主持人的介绍,游中成应声起身。这个总爱在田间地头研究“川善治”的中年汉子,此刻步伐却显出几分拘谨。
这时,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是四川省数字化乡村治理工具,聚焦于积分制、清单制、村民说事等制度的落实与推广。目前,该平台已具备村民说事、大喇叭、书记说事、大事记、党群服务日记、通知和“三务”公开七大功能板块。
“这‘川善治’就像村民种庄稼,得用心管理才有好收成。”游中成说,之前因为想要升级养老保险业务,但找谁咨询,却让他犯了难。
在浏览“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时,他无意间注意到“村民说事”这一特色板块。经过细致研究,游中成决定通过这个渠道反馈自己遇到的问题。
“没想到,驻村第一书记了解到相关情况后,第一时间就回复了我。”游中成说。
“你瞧,这‘分享生活’板块,比我家还热闹。有讲解国家政策的,有分享正能量的,还有教你如何做美食的,信息很丰富。”杨兴芳接过话茬,指尖在手机屏幕上来回滑动,“它还是智能小助手,只要在‘小耕’里面输入要问的问题,它都能给你解答。”
当天,村支“两委”给村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发放了1袋大米,还给村民们发放了纸巾、洗衣液、肥皂等生活物品。
“今年7月,村里将再次对积极推广‘川善治’运用的村民进行表扬。”驻村干部苟拥军介绍,在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下,长坪村连续保持“五星村庄”400多天。去年6月,村里获“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奖励价值5000元的液晶电视。同年12月,村里进入“川善治”第二批“千村激励计划”,获得奖金1.3万元。今天这些礼品,就是利用“川善治”奖励的资金购买的。
“利用该平台不仅能获得奖励,还能融洽干群关系、提高办事效率。更重要的是,能激发村民主动参与村里公共事务、志愿服务和环境治理的热情,形成多元共治的发展格局。”苟拥军说。
“村民使用平台各功能可积累热情值,使用频次越高,平台数字雷达图显示的村庄发展越均衡,热情值随之增长,每1分可兑换1元现金。目前,村内尚有3万分积分未兑换。”唐祯伟介绍。
接下来3万分积分兑换的3万元,要如何处理?
“当然是服务于民,用之于民。”唐祯伟表示,他们会根据村里的需要进行使用,并向平台及时反馈,“一方面购买文明乡风‘积分超市’的物资,另一方面,用于村里的公共服务,确保每一笔资金公开、透明。”
自2023年“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上线以来,该村1300余人中,除去老人和小孩,已有392名村民进行了下载。截至目前,全村共发布通知335条、“三务”公开32条、大事记30件、村民说事43条,完成村民申请办理服务27件。(广安区融媒 张雅棋 广安日报记者 王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