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水厂俯瞰图。
6月9日,清晨5时许,天边刚透出微光,嘉陵江畔的武胜县中心镇大中坝村,75岁的染起学习惯性地走向屋角。拧开水龙头,看着哗哗流淌的自来水,染起学满脸笑意:“看,现在用水不愁啦!随时随地,想用就有,太不一样了!”
目光扫过那对蒙尘已久的水桶,染起学忆起从前,在用水高峰期,那口离家甚远的井边旁常排起长队。
2014年,家门口建起了中心水厂,把自来水通到了灶头边,总算结束了挑水的日子,让她松了一大口气。
“但几年之后,遇到用水高峰,用水就变得很紧张。”回忆起那段时间,染起学说,“想要多养点牲口、多种点菜,但总是担心水不够用。”
这座日供5000立方米的水厂,曾是周边四镇8万乡亲告别“挑水时代”的希望。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落户的项目增多,用水需求陡增。加之供水管网末端压力不足,曾经带来便利的水厂,渐渐供不应求。
水厂升级,迫在眉睫。
2024年年初,一场关于水的变革开启:该县启动了中心水厂改扩建工程,并在今年2月正式投产。
一年后,厂区焕然一新,现代化的净水设施有序运转。
嘉陵江水被抽取后,依次经过预沉池的初筛、沉淀池的澄净、过滤池的涤荡,最终在清水池储存“待命”,化作清流注入千家万户。
“取水泵从22千瓦升级到55千瓦,又新增两套处理池,改变可大了!”厂长卢小林指向崭新设备,声音里满是自豪,“如今日供水能力达1.5万立方米,相当于每天灌满6个标准泳池!”
厂区深处的中控室,是整个水厂运行的“大脑”。40多个高清摄像头如“天眼”密布,将生产实况尽收眼底。工作人员指尖轻点屏幕,阀门开合、水流调控轻松完成。“以前必须跑现场查看操作,现在坐在这里就能完成。”卢小林感慨,智能化让管理效率大大提升。
随着水厂升级,环保设施也在优化。“过去处理后的污泥靠沉淀转运,如今设备直接处理,从源头阻断了污水流入嘉陵江的风险。”卢小林说。
“水”的旅程并未止步于此。
从中心水厂延伸至各村各户,供水管网正在悄然更新,输水能力显著增强。大中坝村村民周德勇感触尤深:“再也不愁用水了!特别是春节用水高峰期,水量又大又稳,水质清亮,这才是过年的滋味。”
汩汩清水,入了农家、润了民心。中心水厂的蜕变,映照出武胜全域供水工程的新格局。
2021年,武胜县启动全域供水工程。要让城乡共享“幸福水”,投入是硬保障。
武胜县真金白银砸下去:投入1.86亿元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一期),完成水厂扩容或新建,铺设城乡主管道70余公里;再投3.9亿元启动全域供水保障综合提升项目(一期),重点攻坚780公里输水管道和水厂能力提升。
如今成效看得见摸得着:河东、河西、太极湖三座水厂相继投用;中心水厂改扩建后,日供水能力是原来的3倍;石盘水厂主体加紧施工;龙王山水厂、河西取水点迁移优化设计同步推进;输水管道建设按计划进行。
更关键的是水管连到了灶台边。专业队伍深入乡村,把管网铺进偏远角落。工程启动4年来,武胜县新增自来水用户近2万户,惠及240余个村。仅今年1至4月,又有10个村、2300余户人家用上了自来水。
龙头一拧,活水自来。如今,日益完善的管网和水厂,让嘉陵江的清水流进武胜县千家万户,优质供水成为居民生活的坚实保障。乡亲们都说:“这水,活!这水,甜!”
每天清晨,当染起学用水瓢舀起清冽的自来水,笑盈盈地喂向院中争食的鸡鸭,哗啦啦的水流声、欢快的鸡鸣鸭叫,共同谱写着乡村生活的安宁乐章。
嘉陵江畔日夜运转的水厂,带来了从“用水紧张”到“用水不愁”的改变,清泉流进农家,也流进了群众的心田。
【全景视野】
武胜县全域供水工程,是武胜县委县政府回应群众期盼、解决饮水难题的重点民生工程。
工程自2021年启动实施以来,聚焦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持续攻坚克难,成效显著: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饮水条件,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告别“挑水难”,喝上了与城区同质的“放心水”,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用水基础。
2025年,是实现该县提出“全域供水”工作目标的收官年。全域供水工程,仍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攻坚工程建设。启动龙王山水厂建设,加快石盘水厂建设,全力推进全域供水管道工程,细化分解各项建设任务,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抢抓进度。
推进通村入户。将安装重心向太极湖水厂供区倾斜,同时覆盖其他乡镇;加快趸售户回收,同步推进新户安装,力争2025年实现自来水通村全覆盖,完成入户设施安装1.5万户。
提升智慧服务。加快智慧水务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包装农村供水备用水源项目,重点加强供水服务,组织人员赴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将好做法引入本地,着力提升农村供水服务品质,实现硬件与服务双提升。
当前,武胜县正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打通全域供水工程“最后一公里”,推动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记者手记】
在武胜县采访全域供水工程,最打动我的,不是宏大的投资数字,而是老百姓灶台边实实在在的变化。
从通上自来水又为水流不稳定发愁,到如今“水又大又稳”的舒心笑容,染起学家的用水经历,就是这项工程最生动的注脚。
这份“舒心”来之不易。
面对发展带来的用水激增和老旧管网的“力不从心”,武胜县迎难而上。
中心水厂从日供5000立方米到1.5万立方米的跃升,是魄力;从人工跑现场到中控室“指尖调控”,是智慧;遍布城乡、延伸入户的780公里新管网,是决心。
这背后,是打破瓶颈、整合资源的改革实践,是投入真金白银回应民生的郑重承诺。
“全域供水”四个字,意味着优质水要公平地流向每一个角落,无论城乡。
四年间,近2万户家庭、240多个村庄告别“挑水记忆”。这汩汩清流,成了连接城乡、支撑乡村振兴最基础也最温暖的纽带。
如今,2025年的“收官”战鼓已擂响。新建水厂、铺设管网、攻坚入户……每一项任务都紧锣密鼓。
从“用上水”到“用好水”,再到追求更优的服务,这项工程最深的意义,不在水厂机器的轰鸣里,而在千家万户水龙头流淌的安宁中。这水,不仅流进了水管,更润泽了民心。(武胜融媒 贺小芹 任禹舟 广安日报记者 王珂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