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红烧肉肥而不腻,青菜也好吃,荤素搭配得恰到好处……”8月7日,浓洄街道柑子园社区食堂里,74岁的夏吉财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饭,一边和身旁的老伙计们夸赞饭菜可口。
浓洄街道柑子园社区食堂自开业一年来,已成为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包括特困、低保等特殊群体)心中的“暖心厨房”。
2023年10月,国家11部门联合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全国有22.1%的老年人存在助餐需求。四川省迅速响应,随即启动“蜀适幸福食光”三年行动计划。广安区积极作为,精心构建起“1+N”老年助餐网络——以区老年养护院为中心,在城区合理布局多个用餐点位,力求让老年助餐服务覆盖更广、惠及更多老年人,让每一位有需求的老人都能享受到便捷、贴心的助餐服务。
“小兰,把饭菜打包送到蒋嬢嬢家。”8月7日,临近中午,勤扬家常饭馆的工人兰邵君熟练地将热气腾腾的饭菜装进保温盒,随后骑着三轮车出发送餐。
这家位于广福街道周家巷社区的饭馆,如今承接了50多位老人的用餐需求。
穿过热闹的市场,拐进宁静的小巷,不一会儿,兰邵君就来到了蒋鹏碧的家中。
蒋鹏碧今年84岁高龄,因哮喘严重,行动极为不便。
“这哪是送饭啊,分明是送来一份情。”蒋鹏碧轻手轻脚地把保温盒里的饭菜腾到碗里,眼里泛着柔光,“热乎乎的饭菜暖心窝。”
“买菜、切菜……”勤扬家常饭馆老板王邦文是个实在人,每天清晨6点,他就开始忙碌了。“老年人的餐食要清淡软烂、营养均衡,所以每天两荤两素一汤是标配。”
别看王邦文有着20年的餐饮经验,起初他心里还是直打鼓,担心饭菜不合老人们的口味。“后来我收集了大家的建议,不断调整菜品口味和种类,现在已经能精准把握老人们的需求了。”王邦文笑着说。
王邦文还仔细算过账:老人每餐只需支付3元钱,利润很微薄,但他从未有过放弃供餐的念头:“能帮到这些老人就是我的福气。”妻子也十分支持他:“谁家没有老人呀?看到他们吃得开心,咱们少赚点也值。”
温情服务的氛围在广安区持续扩散。截至目前,广安区已建成4个老年食堂,覆盖4个社区,累计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午餐服务达2000人次。
“目前老年食堂还处于试点阶段,尚未形成固定模式,资金主要依靠上级拨款解决。”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廖红军介绍,现阶段老年食堂主要采用两种运营模式:一是利用国有闲置资产改造成老年食堂;二是将老年助餐服务嵌入现有餐饮门店。
更多积极的改变正在悄然发生。如今,浓溪镇、中桥街道等地的老年食堂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预计年底就能试运营。
为了让老年人用餐更加便捷高效,广安区计划引入“刷脸吃饭”系统。同时,还将积极与国企广安鼎力置业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共同拓展配餐服务。(广安区融媒 张雅棋 杨雪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