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桂兴唢呐艺术

发布日期:2025-02-20 15:12 来源:广安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桂兴唢呐艺术是一种产生并流传于前锋区桂兴镇及周边乡镇的传统民间音乐,包括唢呐的制作工艺和演奏技艺。

桂兴镇地处华蓥山中段西冀,平均海拔750米,是典型的山区乡镇,这里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石灰等数十种矿藏。由于历史上桂兴镇地处偏僻山区,人们仅有山歌这单一的音乐消遣方式。唢呐艺术传入后,大受当地人欢迎并迅速流传,桂兴人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冶炼技术,就地取材,仿照木唢呐、竹唢呐,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铝制唢呐。

明清时期,唢呐制作工艺及演奏技艺由军中传入民间,在桂兴等山区大受欢迎,迅速流传。清末民初,桂兴唢呐艺人们认为木(竹)质音杆音色的柔软低沉,不能充分表达山里人的豪迈粗犷,他们尝试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金属来代替,试图制造出如号角般的声音,经过多次尝试,他们发现铝制唢呐音色更显高亢、激悦,音域拔高了8度,更为宽广、热烈。于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良,铝制桂兴唢呐制作工艺日臻精熟。

桂兴唢呐艺术在演奏时可以采用“鼻吸口呼”和“口吸鼻呼”的换气技巧。演奏时唢呐艺人的两腮高鼓,气息充足,如蚕吐丝,一口气可演奏数小时,吹奏出的音色圆润,无换气、断气痕迹。桂兴唢呐有齐奏、独奏、重奏、轮奏等丰富多样的变化形式,技艺高超的唢呐艺人还可口吹单双唢呐,也可用鼻吹单双唢呐。

桂兴唢呐艺术的曲牌有七叉子、将军令、扮妆台、普岸州、水落英、花牌子等20多套,在演奏过程中,它又有山里人自己的讲究,如接亲开场曲中,“七叉子”以音阶的2(即“来”)起头,表示归来之意,且全曲要有2穿插其中;“将军令”以音阶的6(即“纳”)起头,表示纳财、纳新娘之意。再如白事演奏唢呐曲时,就要以音阶的3起头代表“去”的意思。

桂兴唢呐创造性地改造、提升了唢呐的制作材质和工艺,探索了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表达方式,具有较高的民间音乐研究价值,其演奏曲牌和风格也表现了华蓥山区民众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区域民俗研究价值。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