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市:打造田园风光 留住美丽乡愁

发布日期:2024-05-28 08:42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近年来,华蓥市深入挖掘村级地域特色,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努力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村民在家门口尽享幸福生活。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宜居乡村

近日,记者走进华龙街道上坝桥村,绿树掩映之下,一幅幅精美墙画映入眼帘,一栋栋民居建筑错落有致,工人们正在进行庭院改造和道路硬化施工。

“把厨房、厕所改造好了,我们住着也舒心。”村民杨圣秀积极加入房屋改造队伍,期待享受房屋改造后的新生活。

连日来,华龙街道上坝桥村根据村民需求和意愿,在现有房屋、厕所基础上进行标准化改造,并结合实际情况修建三格式化粪池,让其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

小厕所,大民生。近年来,华蓥市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2024年,该市计划改造厕所1000户。

除了“厕所革命”,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墙面和庭院整治等都是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在上坝桥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修路、亮化等工程加快建设。该村党总支书记周尚菊说,“目前,村里正在进行污水处理、步道改造、亮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村民参与积极性很高,预计今年6月上旬全面完工。”

初夏时节,蓥城大地,和美乡村建设场景随处可见。近日,记者走进高兴镇花庙嘴村,一个个干净整洁的美丽庭院映入眼帘,村民利用房前屋后闲置的空地种上了果树、蔬菜,发展起了“庭院经济”。

在村民吴六春家,一面“高兴镇乡风文明先进家庭”流动红旗挂在门口。“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了,我愿意住在村里。”吴六春说。

“村里目前正在建设休闲步道,并利用闲置民房建设稻鸭部落、农机手之家,预计今年6月初完工。”花庙嘴村党委书记吴伟说。

近年来,华蓥市坚持村民参与原则,按照“村民主动申请,政府补助”的方式,实施新村聚居点、老旧院落、散居农房、传统院落、新建农村居民小区改造。今年,该市改造农村居民小区500户以上,力争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9%,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

和美乡村建设要“面子”也要“里子”。华蓥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建设治理指导股股长李冰鑫说:“我们不断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大力开展乡风文明‘一榜两评’活动(‘一榜’即乡风文明红黑榜,‘两评’即环境卫生和文明家庭两项评比),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快产业发展

建设宜业乡村

近日,在花庙嘴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挖掘机正在紧张作业。该村今年计划实施高标准农田640多亩,目前已完成田块平整,正在进行沟渠开挖等配套工程。

近年来,华蓥市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要求,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粮油产业,强化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夯实农业生产根基。

截至今年年底,该市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2.95万亩,辖区高标准农田达到100%。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华蓥市积极优化提升和美乡村发展质效,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动产业片区化、集群化、特色化发展,打造“一村一产”,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

近日,在位于华龙街道上坝桥村的华蓥市梨豆间作示范区,村民们正在锄地、点豆。

“我每个月能挣一两千块钱。”村民向泽明将自家土地流转给业主种植蜜梨后,每天在梨园务工,既能照顾家庭,又能上班挣钱,他对这样的生活很满意。

近年来,华蓥市按照“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蜜梨产业。截至目前,该市已连片发展标准化蜜梨产业基地4.5万亩,广安蜜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近5亿元。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该市蜜梨产业已建立完善“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和“返租倒包”等利益联结机制。2023年,蜜梨园区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9万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9%以上。

据华蓥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丽介绍,该市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按照“大基地、中旅游、小加工”工作思路,深入实施蜜梨产业提质扩面工程,持续扩大广安蜜梨品牌影响力,擦亮“广安蜜梨”金字招牌。

在上坝桥村,蜜梨拓展区正在提档升级。不久后,这里将打造成蜜梨体验馆、美术馆,成为游客前来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不仅如此,该村还将启动改造民宿及观景台2处,铺装梨花谷栈道300米,修建梨花驿站1处,改造农夫市集集装箱1栋,增设农夫市集设施6处,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我们积极盘活闲置资产,流转闲置的荒山荒坡,每年为集体经济增收20多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100多人,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周尚菊说,接下来,村上还将因地制宜建设“共享菜地”,打造现代都市体验农业,让上坝桥村成为市民向往的都市田园。

近年来,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华蓥市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让村民吃上“旅游饭”,过上好日子。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复耕撂荒地、建设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召开农业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力争招引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入驻广大乡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身和美乡村建设。”王丽说。(华蓥融媒 尹梦娇 罗成勇)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