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种好“菜园子”拎稳“菜篮子”

发布日期:2024-10-28 08:43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当前,正是秋菜种植的最佳时节,在广安区各地田间地头,处处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喜人景象,村民们正抢抓农时,忙着栽种秋菜苗、点播秋菜种,发展“短平快”蔬菜产业,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夯实致富增收基础。

抢抓农时 秋种秋播忙

松土、打窝、栽种……10月24日,记者来到白市镇鞠坪村付建伟家庭农场,忙碌的秋日劳作景象映入眼帘,村民们正在点播胡豆、栽种菜苗。业主付建伟告诉记者,他在鞠坪村承包了1700亩土地,其中1000亩用来种植胡豆,剩下的种植甘蓝等蔬菜。

得益于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势,在玉米、水稻收割后,白市镇积极引导业主种植蔬菜,增加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我们上半年种水稻,下半年种胡豆等,这样一年都有收益。”付建伟说。

近年来,白市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把水稻、胡豆、儿菜、柑橘等作为特色产业来发展,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通过流转土地和就近务工,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大安镇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进行秋播秋种。在回龙村俊瑞和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柏洪正用遥控式开沟机松土开沟,村民则在翻好的土地上忙着打窝,不一会儿,一列列摆放整齐的儿菜苗便栽种好了。

柏洪告诉记者,今年农场种植儿菜400亩,他每天组织40名村民在基地务工,增加村民收入。

据介绍,秋天是蔬菜育苗的旺季,随着现代育苗技术的成熟和设备的完善,嫩苗的移栽成活率越来越高,这批儿菜在两个半月后就可以逐步成熟上市销售,预计亩产值在3000元左右。

“这个儿菜品种将在春节前后成熟上市,每个儿菜平均重量在2至3斤。到时候整体价格、市场销路肯定不错。”柏洪信心满满地说。

紧盯市场 蔬菜种植不断茬

当天上午,在俊瑞和家庭农场不远处的汇聚园家庭农场,数百亩西兰花在阳光下茁壮生长,莴笋、豌豆尖等时令蔬菜也慢慢吐露新叶。

“我们种植秋菜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土地利用最大化。同时,也让周边百姓有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汇聚园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正青介绍,除此以外,他每年还会在果树下套种蔬菜,以此维持果树还未挂果期间的支出。“用种菜赚的钱来补贴果林,比如西兰花市场价值相对较高,亩产能够达到1500公斤左右,利润非常可观。”

为扎实做好秋菜种植工作,大安镇紧盯市场需求,按照“蔬菜种植不断茬、倒茬种植再扩量、特色种植促增收”的思路,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增收”的目标,把秋菜生产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早规划、早安排、早行动,大力推广秋菜种植。

据大安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李爱国介绍,大安镇充分利用距离城区较近的优势,动员业主发展“短平快”产业。截至目前,种植儿菜、豌豆尖等蔬菜2000余亩。在此过程中,大安农业服务中心全程提供技术指导,让业主更省心。

规模种植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此外,当前也是秋季萝卜播种的关键时期。在肖溪镇勤劳村紧邻渠江的沙滩地上,翻耕机正按照预先设定的线路作业,一次完成开沟、起垄、打窝、施肥四个工序,村民们在一排排整齐的苗厢间播种、盖膜等,抢抓农时发展秋季萝卜产业。

“机器一次性完成这些工序后,工人直接播种就行了。”广安周林家庭农场负责人徐周林介绍,他在勤劳村承包460余亩土地种植萝卜,两年多时间,每年除了种植两季萝卜,还会种植一季玉米,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勤劳村临渠江,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资源丰富,且沙地土壤肥沃疏松,为萝卜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环境。近年来,该村把蔬菜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金钥匙”,通过引进业主发展萝卜规模化种植,解决闲置劳动力、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激发了乡村振兴新动能。

为持续保障市民“菜篮子”供应,广安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长短结合”,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错峰种植抢“鲜”儿菜、甘蓝、西兰花等蔬菜,激活乡村振兴“早”经济。今年,全区预计种植大白菜、萝卜、莴笋、儿菜等秋菜约10个品种,种植面积7.5万亩,以满足市民优质安全、量足价稳的“菜篮子”需求。

在此期间,为保障蔬菜产业平稳发展,广安区还通过农技专家“揭榜挂帅”、蹲点下沉等形式,深入田间地头、入户入企开展田间管理等环节的跟踪指导服务。接下来,该区将继续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技术到农家,在各个生产环节为农户、蔬菜种植大户提供技术指导,为全区秋冬季“菜篮子”供应保驾护航。(刘峰 秦川 广安区融媒 廖小兵)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