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城市从“面子”美到“里子”

发布日期:2024-12-16 08:45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静立渠江之畔,“听”白塔“诉说”悠悠历史;漫步城北步行街,赏老街“新生”;闲坐老旧小区,看老小“顽童”……12月13日,雨后的广安区空气清新,处处展现着城市发展的新面貌,涌动着城市发展的澎湃活力。

今年以来,广安区坚定实施品质主导战略,围绕“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建设目标,大力推动公园建设;结合区情实际,在特色街区打造上做文章;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在老旧小区改造上下功夫,扮靓城市颜值,提升城市品质,提高群众幸福宜居指数。

公园建设稳步推进

12月11日,在位于广安区滨江东路的白塔公园,施工人员各司其职,有序施工。

距离施工处不远,不少市民正在公园漫步,或驻足白塔前忆往昔岁月,畅谈白塔悠久历史,或在渠江边观赏江景……

“我们致力于把历史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城市公园建设,让文化公园与文物古迹相映生辉。”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付磊介绍,白塔公园占地约4.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900万元,主要建设包含广场铺装、园林景观、公园驿站、生态停车场及儿童乐园等设施,预计2025年1月1日建成投用。

广安白塔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进一步加强白塔保护,挖掘历史文化,给市民再增添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广安区以白塔为基点、渠江岸线为基线,规划建设白塔公园。

付磊表示,公园内的城市驿站竣工投用后,市民和游客立于驿站二楼露天平台,可将渠江悠悠江水以及白塔独特景致尽收眼底。

2024年,广安区启动建设公园3个(含升级改造)。接下来,还将继续围绕“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建设目标,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小游园等小微绿地,着力提升城市公园、绿地总量,不断实现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移步易景的美好愿景。

特色街区打造有声有色

一座城市的历史积淀和风土人情往往“藏”在老城区、老街区、老巷道里。今年以来,提质改造、亮化升级、特色打造……广安区一条条老街旧貌换新颜,再现盎然生机。

不久前,广安区城北步行街(以下简称北街)启动改造。“改造后比以前好多了!”12月13日,北街某服装店工作人员李德超告诉记者,她是老城北人,在北街工作5年了。“现在来玩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也好了不少。”

北街改造主要包括外墙铺砖、换玻璃、墙面喷漆、地面铺装等。今年3月初开始施工,目前处于收尾阶段,预计12月底完工。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留北街的“老味道”,施工方在改造过程中精心规划,让北街既有“川东味”又有“时尚范”。

北街升级改造只是广安区北门片区打造特色街区的一部分。今年3月,广安区启动北门片区特色街区打造项目,以北街为核心,延伸打造北仓路、人民路、城墙街等街区。与此同时,该区还积极打造具有宋风古韵特色的千年渠江恋·广安不夜城等新兴城市地标,让老城区旧貌换新颜。

近年来,广安区立足发展实际,充分挖掘老城区地域特色,通过城市“微改造”“靓颜值”等方式,打造特色街区,让城市发展更有品位。

老旧小区改造深入人心

“在小区住了20多年,以前下雨积水多,现在不仅路面平整了,生活环境也变得更好了!”

“如今小区架设了乒乓球台等运动器材,老人、小孩运动都方便!”

“方便多了!以前是脏乱差,现在是洁齐美。”

…………

12月11日,谈起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变化,北辰街道电力小区的居民赞不绝口。

电力小区始建于1995年,因年久失修,管理不善,小区存在倒灌积水、管网堵塞排水排污不畅、生活污水渗漏等问题,是典型的“老破旧”小区。

改造何以如此深得人心?

广安区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电力小区改造工作中,采取高水减排、低水引排,雨污分流、正本清源,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等措施。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旱溪……改造后的电力小区,绿色空间增量提质,道路平整、功能完善,老人、孩童各得其乐。

同样从老旧小区改造中获益的,还有建新街两侧老旧小区的居民。

建新街附近的老旧单元楼均建于2000年之前,有846户居民,属于无物业的开放式单元楼。因小区建成年限较长,存在道路破损、线路凌乱、雨污混流等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改造完成后,看着焕然一新的小区,老住户吴淑芬笑得合不拢嘴。“现在小区好多了,规划有停车位,路面也平整,飞线不见了……之前大家反映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我们住在这里心情更舒畅。”吴淑芬说。

近年来,广安区按照“先北后南,集中连片,均衡实施”的原则,分类型、分批次持续改造老旧小区。同时,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小区改造中,让更多居民享受到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便利。

今年以来,广安区投入资金1.5亿元,改造老旧小区82个,截至目前,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7个。(毛小华 广安区融媒 许婷)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