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县:念好“林”字诀 蹚出“绿色路”

发布日期:2025-04-23 08:58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在石盘镇黄石村,精心打造楠竹笋用“森林粮库”示范基地,在三溪、礼安、飞龙等乡镇开展林药提升工程2000余亩,引领全县24万余亩森林积极投身“森林粮库”建设,推动全县林业综合总产值攀升至17亿元。

在国家储备林景观廊道建设任务中,对江家坝子、黄石等关键节点进行打造,通过资源培育与科学管理、强化竹林抚育、提升竹材加工的精度与效率、促进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竹文化旅游等举措,竹业经济综合产值达3000万元。

…………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意味着人居环境的显著提升,更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武胜县紧紧围绕林业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大力保护森林资源,成功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林下经济

“点绿成金”铺富路

4月16日,春末的骄阳送来滚滚热浪。然而,在鸣钟镇小寨村,郁郁葱葱的树林却宛如天然屏障,带来阵阵荫凉。凉爽的微风中,不时传来清脆的鸡鸣声。树下,一群群毛色鲜亮、体态匀称的土鸡,或悠然觅食,或栖息于架上,或相互追逐嬉戏,为这片林下产业增添了勃勃生机。

“林地养鸡,好处多多。”广安蜀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廖川介绍,林地是禽类天然的栖息之所,无论晴雨都能为其提供遮蔽。同时,禽类在林间活动时,能够捕食害虫蚊蚁,其粪便更是优质的有机肥,有助于树木茁壮成长。

去年,在鸣钟镇政府引导下,廖川充分利用村上的闲置林地,大力发展林下山地鸡养殖产业,主要从事土鸡孵化、脱温、肉鸡及鸡苗出售等业务,成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林下养殖产业发展优势。

“产业发展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廖川说,附近村民从他这里购买脱温鸡,养成后他以高于市场批发价的价格回收再售卖,每只鸡老百姓能获利60元左右。今年,已售出脱温鸡3万余只。

而与小寨村紧邻的独巍山村,通过将乡村旅游与林下经济深度融合,同样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以前,这些地方全是荒山野地。如今经过开发,居住环境变美了,每天还有不少游客前来游玩。”独巍山村村民刘进凤感慨道。

2023年下半年,独巍山村利用村里300余亩林地资源,以村集体经济的模式投资110万元,精心打造以“奇趣森林”为主题的研学基地。去年,该研学基地正式投入使用。林下火锅、林下烧烤、林下KTV、山地摩托……一系列要素齐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不少学校将春游目的地选定于此。

“独龙寨研学基地依托奇趣森林和山地资源,充分发挥林地优势,让这片昔日的荒山实现‘变废为宝’。”独巍山村党总支书记蔡清明介绍,他们根据不同地理条件,合理布局不同业态,使这片荒地变成了能够持续增收的“聚宝盆”。

据了解,今年,该研学基地已接待游客约6000人。“春天开展农业研学,夏天可以林下露营,秋天安排采摘体验,冬天还能围炉煮茶吃火锅。”蔡清明介绍,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绿色成为致富的“金钥匙”,成功实现了“绿富共赢”的美好愿景。

鸣钟镇共有林地4800亩。未来,该镇将持续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新途径,精心绘制“林下+”产业蓝图,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走出一条林下生金、助农增收的新路子。

生态保护

“护林守山”筑屏障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各种鸟类迎来迁徙和繁殖季节。4月14日,在金牛镇的一片树林间,1000余只白鹭和夜鹭应节归来,在此筑巢孵卵,构成一道美丽和谐的自然景观。

“这里是绝佳的白鹭拍摄地,山清水秀,绿树丛中点缀着灵动的白鹭,十分入镜。”跟随摄影爱好者的镜头,可见高大树木的枝丫间,密密麻麻分布着鹭鸟搭建的巢穴。它们或嬉戏觅食,或振翅翱翔,或择枝栖息,共同绘就一幅美妙的生态画卷。

据了解,白鹭、夜鹭等鹭科鸟类,主要活动于湿地及林地周边,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指示物种,堪称生态环境的“晴雨表”。每年4月至7月是鹭鸟的繁殖季,目前大部分鹭鸟已产卵孵化,预计5月初将迎来鸟宝宝破壳出世。

除了日常生态维护,古树名木保护同样重要。在第47个植树节期间,武胜县人民法院干警联合县林业局、万善镇党委及镇村干部等相关人员,来到万善镇吊楼村沙溪口,为古树名木设置司法保护屏障。

此份古树司法保护令由县人民法院发出。古树设立的标牌上印有“百年古树司法守护人”、司法保护令二维码及相关人员联系电话等信息。此古树树龄305年,树高19.2米,树干周长约950厘米,冠幅平均35米,保护等级为二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及景观价值。

“发出古树司法保护令,目的是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落实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原则。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涉及保护令中禁止损害古树的行为,可通过标牌上的电话向我反映,我们将依法保护古树……”作为此古树守护人的“巧巧法官工作室”,其负责人陈巧巧在标牌设立现场向当地村干部及群众表示。

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武胜县做到精准施策、有的放矢。“我们健全县、乡、村三级林长组织责任体系,建立林长制运行规则、信息制度、工作督查、考核办法、林长巡林、部门协作6项配套制度,积极探索创新‘林长制+’工作机制,围绕‘森林四库’建设、环保督察涉林问题整改等重点工作,督促各级林长履职尽责,主动开展林长巡林。”县林业局副局长何川介绍。

在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方面,县林业局持续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率先启动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持续开展古树名木普查、现有古树全覆盖巡护等工作,扎实抓好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和管理。同时,完善县、乡、村三级森林防火责任体系,配置高压水泵、灭火机、割灌机、油锯等灭火器具3万余件,重点林区林缘20个储水罐保持满储满蓄状态,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扎实开展高温干旱期间森林防灭火攻坚行动,15个重点林区防灭火检查哨卡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

近年来,武胜县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凝聚森林资源保护合力,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施河长制和林长制,扎实推进河湖治理和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有效促进了生态环境改善。

未来,该县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抓实产业发展,强化执法监管,守牢安全底线,全力打造嘉陵江百里风景廊道。(武胜融媒 任禹舟 贺小芹)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