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华蓥市在退役军人服务工作上持续发力,不断探索创新,实现了从“有保障”到“有温度”的全链条升级,为退役军人打造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温馨家园。
硬件升级 筑实“尊崇之基”
“有了固定窗口,地点好找,办手续也方便。”近日,在华蓥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大厅,退役军人吕军在办理好优待证挂失补领手续后说,该服务中心的环境和服务都彰显着对军人的尊崇。
华蓥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位于华蓥市广华大道一段,280平方米的服务空间分区清晰,“崇尚英模、学习英模、争当英模、传承英模”的标语十分醒目。“作为华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下属的事业单位,服务中心承载着华蓥市8300余名退役军人的服务保障。目前,我们已实现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全覆盖,建成120个服务中心(站),全部达到‘五有’标准。”该服务中心主任曾峥说。
服务保障体系的提质不止于此。2023年年底,华蓥市退役军人档案管理中心在汪杜路456号的档案馆楼正式投入使用。记者在该中心看到,等候区、档案整理室、查阅室、存储室等功能区划分科学合理,设备一应俱全。档案管理员白帅一边熟练地操作着设备,一边介绍:“过去档案分散存放,查询起来十分困难,如今实现了集中化、智能化管理,能够更好地为退役军人保存珍贵的军旅记忆。”
在古桥街道,华蓥市光荣院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正有序进行内部装修工作。该项目自2023年12月开工以来进展顺利,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计划设置200张床位,并配备完善的业务用房、附属设施及老年健身场所,未来这里将成为伤残军人、孤老优抚对象的温馨家园。
服务升级 畅通“前行之路”
近日,在禄市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蒋天超正在接待来访老兵。该站于去年9月入选省、市级红色示范站点。“我们将打造具有红色基因的服务标杆,让尊崇之光在基层闪亮。”蒋天超充满信心地说。
就业服务是退役军人服务链条中的关键环节。退役军人杜恒华对此深有感触:“从部队的技术骨干到企业的技术能手,服务站的职业技能培训让我顺利实现了转型。”据统计,近3年来,华蓥市累计帮助450余名退役军人完成学历提升,60余人掌握新技能,新退役军人适应性教育培训实现了100%覆盖。同时,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累计组织160余家企业提供7600余个岗位,吸引了700余名退役军人及军属参加,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就业选择空间。
对于有创业梦想的退役军人,华蓥市同样给予了强力支持。2021年,在华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积极推动下,首家退役军人创业孵化中心应运而生。该中心采用“政府指导、中心出资、学员出力”的模式,为创业者提供从行业分析到市场推广的全流程指导。从事餐饮业的退役军人杨帆感激地说:“孵化中心就是我们的创业乐园。”3年来,该中心已助力60余名退役军人成功创业,为他们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情感升级 赓续“尊崇之魂”
“炮弹就在身边炸开,但没人后退一步……”不久前,在华蓥二中,荣立三等功的退役军人张昌仁的讲述让全场动容。作为“老兵宣讲团”成员,他的战斗故事点燃了青少年的爱国热情。这种“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已成为华蓥思政引领的闪亮品牌。
更温暖的关怀在细微处流淌。华蓥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定期走访烈属与抗美援朝老兵。“我们对7户9名烈属和22名抗美援朝老兵建立专属台账,每月至少上门一次。”该服务中心服务股工作人员杨军辉告诉记者,“‘一对一’精准服务让志愿者与老兵结下深厚情谊。”
3年来,华蓥市为329个立功军人家庭送去喜报,发放奖励金22.85万元;为166名新兵赠送行李箱,为326户新入伍家庭悬挂光荣牌,让军人家庭感受到社会的尊重与关爱。更实惠的是,全市推广退役军人免费公交政策;10项文旅、医疗优待项目落地,13个“拥军门店”挂牌营业,荣军病房、拥军酒店等形成了立体化优待网络,让退役军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与便利。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服务清单’,打造集金融、医疗、法律服务于一体的镇村服务站,推动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中续写荣光。”曾峥说。(张正攀 华蓥融媒 舒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