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荐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组织工作突出贡献单位和突出贡献个人的公示

发布日期:2024-01-08 15:34 来源:广安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根据《关于推荐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组织工作突出贡献单位和突出贡献个人的通知》精神,经集体研究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拟推荐广安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为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组织工作突出贡献单位,拟推荐辛君英、罗捷2位同志为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组织工作突出贡献个人,现予以公示。干部群众如有异议,请于2024111日前向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书面反映。电话:08262331934,地址:广安区青莲东街1号。

附件:1.广安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要事迹

2.辛君英同志主要事迹

3.罗捷同志主要事迹

广安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318

附件1

广安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要事迹

一、精心组织,积极参加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

一是节前及早筹备。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安排布置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各类活动,印发活动通知,提出要求,明确任务,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二是节中精心组织。组织项目参加主会场活动,清音《米香粉香》参加美食说唱大会获十佳节目奖;邓家盐皮蛋、九龙空心挂面非遗产品参加四川非遗集市展,深受群众喜爱。组织13个体验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进社区实践活动,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云童舞、岳池灯戏、岳池荷叶、岳池竹琴、邻水手掌木偶戏等非遗节目展演,带给广大群众沉浸式体验,深受群众喜爱。三是节后认真总结。活动结束后,我局及时总结活动情况,梳理开展活动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材料报送省厅。

二、夯实基础,注重非遗保护体系建设

一是开展非遗调查记录。我市开展了市级濒危非遗项目、重要非遗项目和省、市级传承人抢救性调查记录42项(人),形成一套完整的非遗普查档案,基本摸清了我市非遗项目“家底”,为今后重点保护、有效保护非遗夯实了工作基础。二是完善名录体系。全面梳理、挖掘、论证全市非遗项目,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公布,全市已公布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代表性项目177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3市级70现有代表性传承人239人,省级14人、市级57人。三是建立健全传承机制。印发《广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建立传承人管理制度,着力从政策上不断规范传承人申报、认定、管理。

三、守正创新,提升非遗保护传承能力

一是转化非遗融入群众生活。剪纸、竹编、木雕、烙画等非遗产品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用品;岳池米粉、邻水阴米酥、马氏牛肉、武胜麻哥面等传统技艺类非遗美食深受群众喜爱;川剧《信仰》参加四川省庆祝建党100周年展演,曲艺剧《红杜鹃》参加第二届四川省“剧美天府”优秀剧目展演,舞蹈《连响张兴发》清音《米香粉香》、谐剧《雪花飘飘》等作品在省级比赛中斩获佳绩二是强化非遗保护队伍建设。举办非遗培训班,多次对全市非遗干部和传承人进行专题培训,累计培训人次超300名,从业人员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不断提高。三是搭建交流平台。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等平台开展非遗展演活动。组织邻水川剧、岳池灯戏受邀参加深圳交流演出;组织武胜剪纸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交流展示;组织手掌木偶戏等10件作品参加四川文化遗产推介活动并亮相法国巴黎,大型交流演出不仅拓宽了传承人的眼界,更让他们的技艺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拓展渠道,扩大非遗影响力

一是因势做强媒体宣传阵地。2020年,在传统非遗现场展演受到疫情影响情况下,我们顺势转变宣传阵地,充分利用电视、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媒体进行线上宣传,接续推出“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非遗展播、“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专题展播、“非遗购物节”线上展播展销活动,浏览量累计达500余万人次。二是线上线下推介非遗产品。引导非遗企业和非遗传承人,转变观念,入驻非遗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举办非遗购物节直播带货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在直播间,展示非遗技艺,宣传非遗产品扩大非遗影响力。三是深度融入国民普及教育。建设戏曲(以川剧为主)特色学校和戏曲曲艺保护传承在中小学建设非遗传习基地(传习所),印制校本教材,开设日常课程,开班兴趣特长班,让非遗传播更加深入、更加广泛。

附件2

辛君英同志主要事迹材料

辛君英,女,汉族,中共党员,现年45岁,从事非遗保护工作7年有余。该同志讲政治、顾大局,作风正派,廉洁自律,乐于奉献,具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在第八届中国成都非遗节期间,该同志积极主动,精心筛选项目和非遗作品,多次与参展企业和演唱者对接,发动企业参展,高质量准备参展参演资料组织产品和作品参加主会场活动。指导建设13个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体验基地,组织体验基地开展非遗进社区实践活动13场。该同志非遗保护传承的相关政策,制定《广安市戏曲进乡村实施方案》《广安市振兴地方戏曲工程实施方案》和《广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建立传承人管理制度。开展传统地方戏曲调查、市级濒危非遗抢救性记录、重要非遗资源调查记录、传统工艺项目调查、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等活动。深入挖掘非遗,不断健全名录体系,参与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开展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第四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评审工作,实现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零”突破,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由12项增至23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由8名增至14名,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增至70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增至57人。指导建成省级非遗体验基地4个、四川省优秀非遗工坊1个、四川非遗品牌1个、四川非遗优秀实践案例2个。建设市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4个、戏曲特色学校5所、川剧曲艺传承基地4个;制定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资助传统工艺提升点(师带徒点)10个;组织非遗项目(传承人)参加“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展、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等省级以上宣传展示交流活动16场,举办广安市非遗培训班5次,培训非遗干部和传承人300余名。

附件3

罗捷同志主要事迹

罗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36岁,四川省先进工作者,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四川群星奖获得者。罗捷同志坚持立足本职、努力奋斗,将文艺事业作为终身追求,潜心学艺、积极向上,持之以恒、刻苦训练,不断打磨表演技巧,切实提升文艺修养,努力将自己磨炼成全市文艺领域的“领头雁”,曾获四川省第十届巴蜀文艺奖、四川省百家推优工程优秀原创作品奖四川省群众文化作品汇演优秀作品奖等荣誉。该同志潜心四川清音传承,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在演唱技巧和表演形式上细研细磨,创演了《小姑出嫁》、《米香粉香》、《两匹马》,大型革命题材曲艺剧《红杜鹃》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优秀作品,深受群众喜爱。参加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演出达800余场次。不畏寒冬酷暑呸惧风雨兼程,不计个人报酬,用深情的表演宣传党的政策,颂扬时代楷模英雄事迹,讴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就,说唱老百姓身边的人和事,用文艺的影响力培塑乡风文明。突出的工作业绩和良好的群众口碑,让该同志获得“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四川省先进工作者”、“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省金熊猫奖”、“广安市优秀共产党员”、“岳池杰出人才”等荣誉称号。先后被推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候选人、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曲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主席团成员、四川省文联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广安市第六届人大常委、广安市第六次党代会代表、岳池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202310月,积极组织节目参加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天府旅游美食说唱大会,演唱四川清音《米香粉香》,并获得“十佳说唱”奖,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国际友人展示的四川美食的魅力。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