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期间,一些诈骗分子把“歪主意”打到了“双11”购物节上,我市就有市民因网购掉进了网络诈骗陷阱。为此,我市公安机关起底网购诈骗套路并向公众发布防诈提示,提醒大家在网购时务必小心,谨防被骗。
网购高峰 市民被骗
近日,邻水县居民朱女士收到一个包裹,包裹内装着一封信和一包湿巾纸。信上的内容显示,由于朱女士网购满5年符合条件,被挑选为可参与“0元领”的“幸运客户”。朱女士看到信上有很多礼品可以选择,便扫码下载了一款App。
该App上的“平台客服”告诉朱女士,只要给餐饮店刷单做点评,就能获得佣金。于是朱女士从小额单开始做“任务”,直到做大额单时,对方称其有一个步骤做错了,需要以转账充值的方式修复数据。朱女士转账后,发现之前赚的佣金都没成功提现,还搭进去不少钱,这才意识到陷入了刷单骗局,随后立即报警,最终损失3000元。
无独有偶,市民王先生日前在刷短视频时结识了一位好友,对方自称在某猫公司上班,告诉王先生“双11”期间,公司为回馈客户举办了活动,“抢消费券”就能赚钱,但她是内部员工不能参与,让王先生帮忙,并发来了一个网址链接。
王先生信以为真,点击链接进入网站,并注册账号登录。随后,王先生先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2000元,接着在网站上进行“抢消费券”操作,网站上便显示其账户余额增加到了2140元。之后,王先生又通过银行卡转账、购买某东E卡、取现金交给对方安排上门取款的人等方式继续充值4800元,网站账户中显示的余额也增加到1.5万元。然而,王先生在提现时,却发现无法提现,这才意识到被骗而报警。
“网络诈骗花样繁多、手段高超,让人防不胜防,但究其根本,是诈骗分子抓住了人性的弱点。”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副支队长唐虎分析说,公安机关通过梳理,发现诈骗分子的套路大致有预售商品、虚假红包、刷单返现、中奖免单、提升信用额度等类型。
民警提醒 谨慎小心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双11”前,许多网购平台和商家为了造势,便通过“预售”商品等优惠吸引消费者。一些不法分子以此为契机,用“新品尝鲜”“预售0元购”为诱饵,向买家广撒“钓鱼网站”木马链接。一旦点击链接,个人银行卡信息及相关交易密码、验证码极易被不法分子获取,进而被骗取钱财。
此外,“双11”期间,各大电商平台还以派发红包的方式为促销活动造势。不法分子会借机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发布虚假广告,谎称点击进入即可领取红包。当市民点开后,就会跳转到不法分子事先制作的“山寨”网站,要求填写手机号码、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
“这两种套路都是通过山寨网页,大量收集个人信息,进而实施精准诈骗。对此,市民一定要谨慎,不要轻易点击链接,注意来源,发现需要写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立即关闭页面。”唐虎提醒说。
“最常见的诈骗手法是刷单返现,不法分子会发布兼职信息,招募人员进行网络兼职刷单。”唐虎还说,刷第一单时,不法分子会以小额返利让人先尝到甜头,等交易数额变大后,会以任务未完成、操作不规范、系统卡单等各种理由拒不返款,并诱导继续刷联单、刷大单,当市民意识到被骗时,就会被拉黑。
中奖免单诈骗也防不胜防。不法分子发送中奖短信,诱骗市民登录“钓鱼网站”,输入个人信息,缴纳“公证费”“手续费”或“保证金”,一旦缴纳后,基本有去无回。因此,市民一定要仔细甄别,详细了解活动规则,向官方客服联系求证,不要轻易汇款、转账。
此外,还有部分市民存款不足,又抵制不了购物诱惑,想方设法提升花呗或信用卡额度,这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他们通常会冒充花呗或银行客服人员,以缴纳“服务费”为由诱导市民支付,从而实施诈骗。
“市民切记,网络刷单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凡是要求提前缴纳保证金或定金的,都是诈骗。”唐虎说。
网络诈骗套路多,消费购物要当心。公安机关提醒,市民网购要选择正规的交易平台,切勿点击不明链接,扫描不明二维码;不轻易向他人提供支付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在接到自称客服、快递员电话时,务必前往购物平台去核实,守好自己的“钱袋子”。(邻水融媒 李勇 广安日报记者 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