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隆兵在修枝。
2月25日,武胜县黄林溪山体公园一角,工人正在将一棵棵桂花树栽种在指定区域。与以往政府采购的桂花树不同,这些树来自一位七旬老人的捐赠。
距离黄林溪山体公园20多公里的万善镇干坝村,77岁的雷隆兵站在田坎上,看着工人将一棵棵树木移走,脸上写满了自豪,“过去10多年里,我也算为国家绿化事业作了一点贡献。”
干坝村,地处高山半坡,土地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生长。2008年,看着村里大片土地撂荒,雷隆兵萌生了一个想法:植树造林,变荒地为绿地。
听闻雷隆兵的想法,家人都不支持。老伴不解地问他:“这么大岁数了,还瞎折腾干啥?”
雷隆兵说:“我种了一辈子地,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衣食无忧,我们不能忘了党和国家的恩情啊!”
就这样,60岁的雷隆兵“再就业”,开始圆他的“绿山梦”。
然而,现实中的困难远远超出了雷隆兵的想象。土地荒废多年、土质养分含量低、种植什么苗木等,成为摆在雷隆兵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没有机械,雷隆兵就用最原始的方法开垦出11亩土地;没有苗木,就地取材,选择了村里有人种植且易嫁接、易存活的桂花树;没有经验,四处询问专家意见;没有水源,用扁担一桶桶往土里挑……
从2008年春天在荒地种下第一棵树开始,雷隆兵便将种树作为最重要的事情,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种下绿色的希望。
种树过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难:大部分树种在陡坡上,土路湿滑,摔倒是常有的事。
夏天酷暑,雷隆兵仍坚持种树,即便差点中暑,也从不放弃。
有时候嫁接的树枝没成活,看着那些干枯的树苗,雷隆兵心疼不已的同时又重新移栽。
……
靠着坚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雷隆兵种的树从房前屋后增加到几亩,再到11亩,老人的“绿山梦”变成了现实。
三分种,七分管。荒地能变成绿林,得益于雷隆兵的严格管护。
每天一大早,雷隆兵扛着锄头、拿着剪刀就出门了。除草、修枝……对于雷隆兵来说,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一种精神!
当记者问他累吗?值得吗?老人爽朗地说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觉得金山银山不是用钱就能衡量的,我77岁了,眼不花,耳不聋,这都是种树给我带来的好处,哈哈哈……
绿树无言,青山为证,雷隆兵把全部感情和精力都倾注在了这片荒地上。17年过去了,老人白了头发,却绿了青山。
今年,随着年龄增长,对于这片树林的管护,雷隆兵逐渐力不从心,他决定将自己栽种的树木捐赠给国家。
2月19日,在村干部及群众代表的见证下,雷隆兵将自己视如“孩子”一般、数十年如一日呵护的1200棵绿树,无偿捐赠给武胜县园林所,这些树将被移栽至城市公园、背街小巷等区域,为城市增添一抹新绿。
“预计20个工作日完成移栽工作。”武胜县园林所工作人员胡斌权表示,雷隆兵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他们将用心、用情栽植好、管护好这些绿树,为市民打造更美好的绿色家园。(武胜融媒 谭晓宇 广安日报记者 龙俊帆 李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