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开展“防丢码”公益行动

——科技赋能 情暖夕阳

发布日期:2025-03-13 08:40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您扫这个二维码,就能看到我母亲的病史和紧急联系人。”3月9日下午,在岳池县自生社区活动中心,居民王杰轻轻触碰母亲腕间的红色智能手环,向周围群众展示科技守护的力量。

当天,一场由岳池县义工联合会携手银城应急救援队、银城义警队,联合北京莲心慈善基金会共同发起的“防丢码”公益行动在此开展。此次行动以科技为依托,致力于重塑社会救助网络,首批200套嵌入专属身份编码的智能手环、定位胸牌、防晒遮阳帽,发放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高危老年群体,为他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在信息登记区,义工团队按照“一人一档”的标准,为相关老人建立数字档案。居民刘凤梅搀扶着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父亲完成信息录入时,仍心有余悸:“去年父亲走失时,急救人员因为不了解病史,差点误用镇静剂。现在有了这个‘数字身份证’,总算能安心了。”

据现场技术负责人介绍,每个“防丢码”均采用三重加密技术,家属只需提供基础身份证明,就能在银城应急救援队云端数据库建立包含医疗禁忌、用药记录、行为特征等内容的立体档案。

银城应急救援队队长郑中元现场演示如何使用智能终端:当发现佩戴“防丢码”的走失者,扫码后会立即弹出多层信息界面,首屏显示紧急联系人及医疗警示,二屏接入实时定位系统,三屏开启“守护者联盟”群防网络。在扫描李奶奶的手环时,“禁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红色警示与家属联系方式同时显现。“我们建立了三级响应机制,一旦启动紧急预案,全县532名注册志愿者和37个社区网格将同时接收走失者的数字画像,迅速展开搜寻工作。”郑中元介绍。

活动现场,78岁的张建国老人轻轻摩挲着防丢帽上的夜光编码,眼角泛起泪光。10年前,为了照顾患认知障碍的老伴,他曾在老伴衣物内侧缝制38块写有电话号码的布条,“现在女儿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接收定位轨迹,这顶帽子让人彻底告别寻亲焦虑。”

岳池县义工联合会会长游明真介绍,项目特别设计了物理与数字双保险机制,当电子设备失效时,拨打公益救援热线400-800-1234,凭借“防丢码”尾号就可以调取加密档案。

“这些二维码不仅是科技符号,更是社会文明的温度计,体现着对特殊群体的关怀。”望着排队登记的人群,游明真感慨道。

截至目前,岳池县已完成43名核心志愿者的智能设备操作培训。下一步,将组建“银发守护特勤组”,重点排查乡村独居老人、低保家庭等特殊群体。随着5G物联网基站在全域的覆盖,这套“数字守护网”正从社区向乡村延伸,让每一位特殊群体都能安全回家。(岳池融媒 甘雨 广安日报记者 卢泠氚)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