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赋能 助产城共兴

——解读《川渝高竹新区“嵌入式”文明实践工作方案》

发布日期:2025-04-03 08:51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近日,市委宣传部印发《川渝高竹新区“嵌入式”文明实践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聚焦“文明赋能·产城共兴”目标,秉承“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以三大重点任务为着力点,探索推广“嵌入式”文明实践模式,以文明赋能,助力产城共兴。

任务一

嵌入“初心领航”,赋予新区红色底蕴

坚持理论铸魂。《方案》提出,组织宣讲名师、百姓“名嘴”深入企业、社区开展“理论微课堂”“车间故事会”等沉浸式理论宣讲,设置学习强国小站,刊(播)发高质量线上课程、公益广告、短视频等宣讲产品,构建“固定+流动+网络”动静相兼、网上网下、立体多元的理论宣讲矩阵,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声”入耳、直达人心。

弘扬主流价值。《方案》提出,策划“我与新区共成长”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演讲比赛、摄影绘画、案例展示等形式,记录和宣传新区在管理体制、产业协同、资源共享等成功案例,唱响“试验区与示范区”改革时代强音。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打造情景式“工地上的思政课”,用“身边故事”讲活“火热实践”。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积极回应群众企业关切,支持和引导网络名人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

赓续红色文脉。《方案》提出,注重“两个结合”,传承巴蜀“忠勇信义 开放包容”文化基因,坚持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突破,铸就新时代新区创业精神。组建“文艺轻骑兵”,深入挖掘新区创业奋斗故事,创排川剧、重庆山歌等地方特色文艺节目,深入企业、群众开展文艺演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组织文艺协会和文艺爱好者走进新区创作采风,用笔触、镜头讲述新区成长历程、展示新区良好风采、记录创业奋斗故事。

任务二

嵌入“暖心服务”,赋予新区乐业环境

提升服务质效。《方案》明确,依托政务大厅、企业、社区等阵地,创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有机“嵌入”文明实践活动,满足企业群众实际需求。开展政务窗口单位文明创建,编制跨省域政务服务文明礼仪规范,建设跨省域通办“文明示范岗”。建立政务服务星级指标体系,开展季度“服务之星”评选。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推行“上门代办”“川渝通办”“特需帮办”、错时延时等服务,营造文明、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

践行志愿服务。《方案》明确,以擦亮“高竹红”志愿服务品牌为引领,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嵌入各行业领域精准服务新区企业群众。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构建与党和政府工作同频共振、协同推进的服务格局,广泛开展关爱帮扶、环境整治、法治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志愿服务项目,定期评估并反馈志愿服务效果和需求,不断优化升级志愿服务项目,满足企业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

当好温馨管家。《方案》明确,在企业嵌入设置“项目管家”,推行“一企一策”,安排专人对接企业,上门提供税收、年检、法律咨询等服务。建立涵盖公安政务、税费征管、医保、供电、“数智零工市场”等功能的跨省域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更多“同城”服务川渝通办、在线通办。链接川渝优势项目资源,通过区域性对接、机制化帮扶、渐进式推进等方式,加强产业区域协作、融合创新,实现技术升级、产业链互补。

任务三

嵌入“匠心传承”,赋予新区内涵发展

涵育企业文化。《方案》指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举办“中国梦·劳动美”等主题活动,培育行业带头人、劳动模范,学习宣传先进事迹,礼遇优待模范典型,引领劳动者光荣、匠心者尊严的时代风尚。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增强企业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精神动力。强化人文关怀,保障企业职工基本权益,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企业党组织和基层工会、团组织、企业代表组织建设,做好心理疏导、关爱帮扶、困难救助,构建和谐健康的劳动关系。

加强人才培育。《方案》指出,聚焦企业优势项目、特色工艺,实施“匠心传承计划”,通过线上学习、线下实践、“技能擂台赛”等方式,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推动校企人才供需精准对接,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营造开放的创新交流平台,通过举办“企业开放日”等活动,分享先进生产技术、管理模式、安全生产、绿色发展、员工关怀、技改提能等经验做法,推动新技术新业态研究运用,促进企业间项目合作与资源整合共享。(广安日报记者 卢泠氚)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