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员为顾客打包未吃完的菜。
适量点餐、剩菜打包、使用公筷……从街头巷尾的小吃店到高档餐厅,从家庭餐桌到单位食堂,文明用餐、拒绝浪费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月9日中午,市民吴萌和朋友一起到广安区牌坊路某酒店用餐。点餐时,服务员贴心建议:“4个人用餐,这几个菜已经够了,如果不够,咱们随时再加。”这一场景,正是广安餐桌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
餐桌是城市文明的窗口。今年3月起,全市持续开展深化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五大专项行动,“文明餐桌·反对浪费”行动是其中之一。通过推广“小份菜”、设立反餐饮浪费“红黑榜”等措施,市民的“光盘”意识显著增强,“文明餐桌”理念蔚然成风。
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许多餐饮店积极开展“光盘行动”宣传活动,张贴文明标语,引导顾客理性点餐。某酒店餐厅经理陈勇琴介绍:“我们会在顾客点餐时根据人数给出合理建议,避免浪费。通过长期宣传,越来越多的顾客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此外,不少餐饮企业还推出“小份菜+半份菜”组合,受到顾客广泛好评。“对于容易产生浪费的自助餐,我们也采取了相应措施。”某酒店行政总厨马永高介绍,餐厅的粤菜自助餐采取现点现做模式,可以根据顾客人数控制菜品分量,既能让顾客品尝到更多美味,又能避免浪费。
在餐厅的积极引导下,消费者的观念正悄然发生转变,市民群众的文明素养显著提升,节约粮食、文明用餐已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按需点餐、剩菜打包的现象也日益普遍。
在市区某餐厅,刚用完餐的市民余朋燕正熟练地打包剩菜。她说:“现在餐厅里随处可见文明用餐提示,打包剩菜已成为习惯,回家简单加工一下,既不浪费又经济实惠。”像余朋燕这样自觉践行“光盘行动”的市民越来越多,“吃多少点多少”的理念正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文明餐桌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社会风尚。我市通过多方联动,从餐饮企业到普通市民,共同践行节俭理念,让“舌尖上的文明”成为城市的新名片。未来,随着文明用餐的持续宣传和深入推广,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文明之风必将更加深入人心,将为城市文明建设注入更多正能量。(广安日报记者 侯懿航 向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