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军:矿井下的“安全卫士”

发布日期:2025-04-30 08:38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在四川省华蓥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龙门峡南煤矿深处,有一个人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防突先锋”,他就是凌军——龙门峡南煤矿抽采防突队队长。

自1993年8月至今,凌军在煤海默默奉献了32个春秋,用坚韧担当铸就了不凡事业,先后荣获四川省机电冶煤工会授予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小平故里“千名英才计划”优秀产业人才称号以及广能公司十大工匠等荣誉称号。

投身煤矿 苦心钻研练本领

1974年出生的凌军,大专毕业后,带着对矿山的好奇与憧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煤矿行业。初到龙门峡南煤矿,面对阴暗潮湿、充满挑战的井下环境,他没有退缩,迅速投入到钻探防突工作中,“既然选择了这里,就要干出个样子来!”

凌军深知,矿井安全是煤矿生产的生命线,而钻探防突工作则是保障安全的重要环节。他暗下决心,要成为防突领域的行家里手。多年来,凌军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不断钻研新技术、新工艺。

“传统的钻探设备和施工工艺已难以满足现代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必须创新升级。”凌军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机械设计、电子控制等多门专业课程,并结合实际工作,从安全、经济、实用的角度出发,对一批钻探设备和施工工艺进行了改造和升级。

严守底线 不断提升安全意识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凌军所在的抽采防突队,不仅业务能力是行业里的标杆,更是行业里的抓安全典型。

在凌军眼里,安全大于天。班前会上,他会把每一个岗位的安全风险、安全注意事项理顺、讲清,不放过一处风险、不遗漏一处隐患;每周,他都组织抽采防突队,召开安全政治学习会,提高安全意识,让大家了解安全的重要性;每月,他组织开展安全日活动,和队员们一起观看事故警示教育片,汲取事故教训。

自凌军任抽采防突队队长以来,在这样每班、每周、每月不断坚持的安全教育培训下,龙门峡南煤矿未发生一起轻伤及以上事故。

精益求精 带头攻克技术难关

“创新就是要多动脑、多思考、多动手,结合实际工作,从小事做起,反复试验。”凌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毫无保留地为青年技术员传授经验。

在创新的路上,凌军从未止步。2020年,他负责创建以凌军名字命名的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着重在“一通三防”及煤层瓦斯治理、抽采系统优化、井下粉尘防治、裂隙注浆封堵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近几年来,工作室在他的带领下,完成了瓦斯抽放管“放水箱”改进、裂隙快速注浆管改进、探水孔导管的改造等10多项技术创新,不仅有效保障了钻探作业的安全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每年还为企业节约了近百万元的材料费。

匠心传承 提升队伍业务能力

一个人的成功不算成功,能带领团队成功才是真的成功。在日常工作中,凌军十分重视队伍建设,他经常和经验丰富的工人交流谈心,耐心倾听每位队员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凌军制定了完善的制度,推进队伍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不断提高队伍安全意识、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创新能手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在班组推进“勤学、善思、多干、能创新”的学习理念,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公司、矿级组织的“五小成果”“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利用班前会、周四政治学习会、施工现场会开展技术业务培训,开展技术帮教心连心活动,促进了队伍全员业务素质提升。

凌军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将继续秉承匠心精神,带领团队在钻探防突领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他希望将自己的创新经验和成果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为煤矿行业的安全发展贡献力量。(广安日报记者 唐培林)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