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逆流而上”护平安

发布日期:2025-05-15 08:48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队员们正在学习心肺复苏急救技能。

在广安区的街头巷尾,每当暴雨倾盆或险情突发,总有一群身穿藏蓝色制服的人“逆流而上”——他们就是广安区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队员,以无畏的勇气、专业的救援技能,筑起一道城市安全的“藏蓝防线”,守护群众平安。

“旱鸭子”变为“浪尖卫士”

“以前不熟悉水性,现在能负重游200米。”5月9日,辅警小王摩挲着手中磨出老茧的部位,语气中满是自豪。作为首批参加广安区公安分局“浪尖卫士”特训计划的队员,他和39名队友都经历过90天的“魔鬼训练”。

“2000米打腿练习只是‘魔鬼训练’的‘开胃菜’。”小王回忆道,“最要命的是穿着装备在湍急的河道里练习换气,河水冰冷刺骨,我们常常练到嘴唇发紫,上岸时双腿直发抖。”政府网站运行科

最考验人的是“夜间盲训”——蒙着眼在水下完成装备操作。“第一次尝试时,我在水下完全迷失了方向。”小王说,“现在,我能熟练地依靠触觉完成操作。”

高强度的训练,让这支队伍全员通过了负重泅渡考核,一跃成为水域救援的“尖兵”。

如今,小王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在浅水区都要紧抓浮板的“旱鸭子”了。“手上的伤疤和老茧,就是我们的‘勋章’。”小王笑着说。

下一步,广安区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将把“浪尖卫士”特训计划扩展到全部队员,确保每位队员都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城市安全再添一道坚实防线。

勇救溺水女孩

5月5日,市民谢先生经历了他人生中“最漫长的几分钟”。当天晚上7点半,广安区滨河公园内有三三两两散步的市民。谢先生牵着女儿小谢的手,正沿着河岸悠闲地走着。突然,小谢踩到了湿滑的苔藓,整个人失去平衡,随即尖叫着跌入了湍急的河流中。

“爸爸!救我!”伴随着小谢的呼救声,谢先生慌了神,一时竟不知所措。由于水流太急,小谢瞬间就被冲出10余米远,只剩下一只小手露出水面。

“救命!快来人啊!”谢先生一边声嘶力竭地喊着,一边沿河岸追赶。路过的市民赶过来,有人掏出手机报警,有人试图找长棍施救,但谁都不敢贸然跳入河中救人。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远处响起了急促的警笛声,下来两名特巡警铁骑队员。

原来,队员王浩文和黄灿当时正在附近巡逻,接到指挥中心指令后,两人仅用两分钟就赶到了现场。他们一眼就锁定了水中浮沉的身影,立即脱掉头盔和战术背心,纵身跃入河中。

王浩文拼尽全力向小谢游去,虽然几次被浪拍得偏离方向,但他咬紧牙关,终于一把抓住了小谢的衣角。黄灿则迅速接应,两人一前一后,用身体挡住激流,把小谢托出了水面。

小谢获救的瞬间,岸上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与掌声。

“看到他们的身影,我心里就有底!”事后,谢先生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王浩文和黄灿异口同声地说:“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孩子没事就好。”

这一幕惊心动魄的救援,正是广安区公安分局特巡警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每一次警灯闪烁,都是他们对“人民公安为人民”誓言的无声践行。

构建“5分钟应急响应圈”

除了水域救援,广安区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还将守护延伸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在大型商超、学校等重点区域设置急救点,构建起“5分钟应急响应圈”。

“按压深度5至6厘米,频率每分钟100至120次……”5月13日,在广安区公安分局特巡警训练基地,急救专家正在对队员们进行心肺复苏考核。

截至目前,该大队已有200余名警员系统掌握了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技能,178人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资质,成为群众身边的“急救先锋”。

夜幕下,特巡警巡逻车依然穿梭在广安的大街小巷。每辆车都是一个移动的急救站,每位警员都是行走的“急救专家”。“警灯闪烁的地方,就是安全守护的地方。”这句话已经深深烙在每个队员心里。从黎明到深夜,从商圈到社区,这支队伍用专业和坚守,让“5分钟应急响应”成为市民心中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从急救培训到水域特训,从技能练兵到实战攻坚,广安区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的队员们用汗水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使命。正如其中一位队员所说的那样,“我们快一秒,危险就少一分;我们多会一项技能,群众就多一分保障”。这支“尖兵劲旅”,正以人民铁军风貌,在守护城市安全的征途上续写新的荣光。(向桂香 广安日报记者 唐培林 向阳 文/图)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