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帮你把手洗干净后吃饭。”8月18日,在邻水县鼎屏镇灌沟社区的一间廉租房内,熊小春正用温热毛巾擦拭母亲双手。
今年31岁的熊小春,用12年的光阴,诠释了“孝老爱亲”最深沉的内涵。从他19岁那年父亲病逝那一刻起,熊小春便毅然扛起照顾精神疾病母亲、抚养弟妹的重担,用单薄的肩膀为濒临破碎的家庭撑起一片晴空。他的感人事迹在邻水大街小巷流传,而他也成为2024年“四川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及“中国好人榜”四川省候选人。
一诺千金 19岁少年扛起破碎家庭
时间回溯到2013年8月,熊小春的人生陡然转折。父亲熊建军因尘肺病离世,留下患严重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的母亲,正读高中的弟弟,以及年仅5岁刚上幼儿园的妹妹。
这个五口之家瞬间陷入绝境。更令人心碎的是,病重的父亲曾因担忧无力抚养幼女,试图通过公益渠道寻找送养家庭。时年19岁在外打工的熊小春看到相关视频后泪如雨下,立即返家。面对弥留的父亲,他含泪许下承诺:“爸,你放心!我们这家不会散,我一定会照顾好他们!”
承诺易许,践行艰难。母亲病情反复,时常走失,寻找母亲成为家常便饭;弟弟学业需要指导;妹妹年幼需要接送……生活的重担瞬间压在刚成年的熊小春肩上。
“最难的是找妈妈。”熊小春回忆,为了找到走失的母亲,他常常几天几夜不眠不休。有一次,母亲走失到邻水县与达州市大竹县交界处,他白天寻找,夜晚就到派出所查看监控,双眼熬得通红,最终在一块大石头旁找到饿得走不动的母亲。母子相拥的那一刻,这个坚强的汉子泣不成声。有人建议他把母亲锁在家里或送去精神病医院,但他坚决拒绝:“百善孝为先,锁住妈妈或送走她,我于心何忍?”
为了维持生计并兼顾家庭,熊小春选择在丰禾镇租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他做过销售、开锁匠、搬运工……只要能兼顾照料家人,多苦多累的活他都愿意干。他帮母亲洗头梳发、洗脚擦身、喂饭谈心,用细心的照顾和温馨的陪伴,奇迹般地换来母亲病情的逐渐稳定。
一边照料母亲,另一边则是承担起“父亲”的角色。熊小春坚持供弟弟读完高中、考上大学,让妹妹从幼儿园一路走进重点高中。“爸爸走了,这个家我来撑,你们只管好好读书。”熊小春对弟弟妹妹说。
孝老抚幼 12年照亮家庭重生之路
生活的苦难没有压垮熊小春,社会的善意与家人的成长,让他看到了希望。如今,熊小春在邻水县一家油漆店从事墙面售后工作。店主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后,从不安排他加班或出差,请假也总是爽快批准。
而社区的帮助更让熊小春铭记于心、倍感温暖。“多亏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告知政策,帮我们申请到廉租房,这才可以从租住的房屋搬进新家,妹妹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了。”熊小春感激道。
在爱与责任的坚守下,这个曾濒临破碎的家庭正逐步走出阴霾。母亲经过持续治疗和熊小春的精心护理,病情趋于稳定。弟弟大学毕业后已参加工作,开始分担家庭责任。妹妹在重点高中奋发苦读,目标是考上理想的大学。熊小春也有了新的人生规划:“现在就想把手艺学得更精,把装修工作干得更好,多挣点钱,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熊小春12年如一日孝老抚幼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2024年,他先后被提名为“四川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中国好人榜”四川省候选人,成为孝道传承的典范。
灌沟社区党委副书记吴春红评价道:“熊小春是孝子典范,更是有担当的好兄长,12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生动践行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这个家需要我撑着!”“妈在,家就在。”这是熊小春对父亲的郑重承诺,更是他面对生活疾苦时的精神支柱,这份源自血脉亲情的坚韧与担当,让他在孝老爱亲的道路上步履坚定,一个困难重重的家得以重生。
记者手记:
12年,熊小春从青涩少年成长为家庭的“顶梁柱”,用单薄的肩膀扛起命运的重压。面对精神疾病反复发作的母亲、需要照顾的弟妹,他如石板压青竹,弯腰却坚韧。拒绝送走母亲,打零工维持生计,他守护的是亲情底线,诠释的是孝老爱亲的至纯至善。
一句“妈在,家就在”,是他对父亲最重的承诺,更是刻进骨血的担当。熊小春的微光,照见的不仅是小家的重生之路,更唤醒我们对亲情与责任的凝视,有些坚守永远值得肃然起敬。(邻水融媒 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