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幸福成色更足

发布日期:2025-09-13 07:59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安市325.49万常住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80.71万,老龄化率达24.8%,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该群体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3.71万,占比19.57%,社会养老压力凸显。

近年来,我市积极建设老年关爱型城市,锚定“让老年人拥有幸福晚年”目标,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体系,累计建成家庭护理型床位5500余张,安装家庭智能看护系统4300余套,基本形成城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智慧赋能

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陈婆婆您好,我们平台收到一条关联您智能手环发出的SOS预警信息,请问需要帮助吗?”近日,前锋区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工作人员收到预警信息后,立即联系了居住在前锋区大佛寺街道的83岁老人陈代香。

经过确认,陈代香只是误拨了智能手环的紧急求助按键,工作人员随即向陈代香及其家人详细介绍智能手环的使用方法。该智能手环具备SOS紧急求助、跌倒预警、健康监测、行动轨迹、电子围栏等功能,依托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可实现对居家老人安全及健康数据的实时追踪与人工干预,如同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除了智能手环,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也加入“养老”行列。

日前,家住岳池县石垭镇的徐仁碧老人家中安装了最新上线的“智慧养老三件套”:生态体征健康监测仪、AI语音报警器、可视对讲高清摄像头。

这些智能设备,不仅能够实时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还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响应。徐仁碧对新安装的设备赞不绝口:“有了这些设备,我心里踏实多了,孩子们也放心。”同时,徐仁碧的家人也能通过手机随时查看她的身体指标和活动情况,非常方便。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各县(市、区)均探索建立了县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目前,全市已安装智能设备3.07万个(套),只需一个电话,专业服务人员就能上门为居家老人提供紧急救援、健康管理等服务。

“目前我市智慧养老平台已覆盖服务对象5.3万余人。”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具备实时健康监测、远程医疗与医养结合、居家安全预警、“一键呼叫”上门服务等功能。

服务升级

适老化改造破解照护难题

“他们帮我安装了护理床,还配备了坐便器,方便多了。”9月10日,前锋区广兴镇76岁的居民陶大珍谈起家里的变化十分满意。这些改变,源于我市推广的家庭养老床位服务。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大力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将专业照护服务“搬”进老人家中。

“推广家庭养老床位,是我市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核心举措。”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自愿、安全、便利、经济’的适老化改造,安装智能监测设备连接平台,精准掌握老年人需求。同时,政府还通过购买服务,为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在华蓥市,家庭养老床位带来的便利不仅在于安全。“以前跑医院麻烦,现在医生上门看病,太方便了!”79岁的溪口镇居民刘永高对此深有体会。原来,家庭医生定期上门提供用药指导和康复建议,将医疗资源延伸至家庭,降低了就医成本。

目前,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86.5%。

为了让更多老年人享受便捷、安心的居家养老,我市采取多项有力措施:今年将投入经费639.6万元,为2132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并将每户补贴标准从原来的1000元提高至3000元;率先制定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扶持政策,通过签约奖励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引导专业服务“触角”延伸至家庭……

此外,我市还在前锋区和邻水县试点“喘息服务”,为长期照护失能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提供短期专业照护支持,缓解其压力。今年以来,全市已为困难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7.6万余人次,投入资金265万余元。(前锋融媒 吕甜 广安日报记者 夏佩 )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