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高竹新区科技创新基地项目为产业提供科技创新的“源动力”。
川渝高竹新区竹苑正加快建设。
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办税。
四川江华恩一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巡检自动化设备。
广土安辑,思源奋进。
初夏时节,万物生长,欣欣向荣。广安日报联合县(市、区)融媒,到产业园区,进生产车间,走田间地头,探社区民生,看全市上下以同城融圈、优镇兴乡、品质主导、产业支撑“四大战略”为牵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探新路作示范,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浪潮中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深化改革开放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共建广安”的强大合力正在加速汇聚。
5月30日,记者来到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与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交界处,拔地而起的成片厂房、塔吊林立的建筑工地、宽阔恢弘的产业大道映入眼帘,感受到的是蓬勃向上的发展活力。
曾经,这里有形的“断头路”、无形的政策“壁垒”,给当地企业和群众带来诸多不便。转机,出现在2020年底。当时,川渝携手共同出地、出资、出人,设立全国首个跨省域、实体化运行的新区——川渝高竹新区,重塑规划管理体系、开发建设体制和利益联结机制,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的“桥头堡”,3年多来,川渝高竹新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积极探索跨省域同城化新路。这片规划面积266平方公里的土地,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A
政策机遇叠加
滚动实施120个重点项目 201户企业签约落地
从“高滩工业园”到“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再华丽变身为“川渝高竹新区”。这期间的发展变化,在此“扎营”11年的四川燕赵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成深有感触。
“11年前,我和老乡在高滩园区建设燕赵工业园,而2015年第一批标准厂房建起来后,落户的企业屈指可数。”李世成说,2020年川渝高竹新区获批设立后,政策优势叠加下,工业地产可直接将企业产权证办到具体楼栋,方便企业融资、参加招投标等,这让当时犹豫不决的企业迅速签约落户此地。
2020年至今,落户燕赵工业园的中小企业有近30家,是前7年的两倍,涉及汽摩配件、新型建材等多个领域。
什么样的优势和特点吸引企业纷纷入驻?川渝高竹新区按照“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在经济、服务、民生和园区运营等多个重点领域形成一系列改革举措。也就是说,在新区入驻的企业和落地的项目,可择优享受四川或重庆的产业扶持政策,实现“政策最优、成本最低”。
在独特发展优势的吸引下,四川亿耐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成为川渝高竹新区挂牌成立后第一家签约入驻的企业,于去年10月正式投产。“突出的区位优势、叠加的政策机遇是我们选择这里的主要原因。”该公司总经理赵民成说,新区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税收、水电气、人才等方面的支持,让落户企业享受“同城”待遇。
如今的川渝高竹新区,经济要素跨省高效流动初见成效,两地传统优势产业相融共促,新兴产业集群日渐成型。截至目前,川渝高竹新区滚动实施川渝科创基地等120个重点项目,累计签约爱众·低碳荟、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项目58个;已有201户企业签约落地,89户建成投产,其中,80%的企业来自重庆,90%的产品为重庆配套;初步形成以汽车研发制造为主的现代产业集群,成为重庆两江新区配套产业园、四川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B
政策服务一体化
进一扇门办两省事 平均办税时长压缩至10分钟
5月30日,在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来自渝北、广安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合署办公,前来办税的群众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有序操作。
“以前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涉税业务,现在十几分钟就办好了。”重庆合旭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办税人员周宗怡告诉记者,公司在川渝高竹新区有跨区域工程业务,以前办税需要重庆、邻水来回跑,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成立后,办税方便、快捷多了。
新区设立以来,川渝两地推动税费政策协同,积极探索跨省市区域合作税费征管服务模式,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据统计,川渝两省市累计梳理川渝高竹新区税费政策实质性差异118项,已完成67项税费政策口径统一。
两地在推进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建设中,开辟惠企便民新通道,实现多个首创改革——创新推出跨省电子缴税,打通川渝两地“财税库银”联网通道,使跨省纳税由原来的5个环节、耗时3至5天,变为在线一键缴税、税款当日入库;开通全国首条跨省纳税服务12366咨询专线;设立全国首个跨省域社保费服务专窗和“川渝通办”窗口等,大幅提高办税效率;共建川渝高竹新区“枫桥式”税费争议调解室,协同处置税费矛盾争议,矛盾化解率100%。
这样的变化,2018年就来到新区投资办厂的胡秀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回忆道,工厂正式投产时,为了给员工办社保、给企业办税,需要开车1小时到邻水县城,遇上排队往返就要一整天。新区刚设立时,为方便企业办理各项事务,管委会在安置小区外设置了社保、质检、行政、银行等系列办事机构,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得益于川渝高竹新区推行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如今“政策同标、服务同质”,实现了四川、重庆相关业务通办,让跟胡秀颖一样的新区创业者更有底气、更有信心。
目前,川渝高竹新区已成功打通政务服务、医保社保、水电气讯等领域办事服务通道,基本实现“进一扇门、办两省事”“办事不出新区”。
C
生产生活便利化
通往重庆中心城区缩短至30分钟 提升“同城生活”品质
4月8日,川渝南北大道(三期)正式通车,川渝高竹新区到重庆中心城区车程从曾经的两个多小时缩短至30分钟,两地同城化发展由此迈出关键一步。
此前,南北大道因行政区划阻隔在川渝交界处“断头”多年,两地“近而不快”的问题长期存在。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拉开历史序幕,川渝高竹新区正式挂牌,南北大道三期建设终于在2021年按下“快进键”。
南北大道全线贯通带来的变化,作为最早一批入驻园区的四川方鑫科技有限公司很有发言权。方鑫科技是专门为重庆整车厂配套的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产品发往重庆长安、五菱等车企。
“以前公司运送货物到重庆走210国道,川渝交界处有10公里的公路,路窄弯多,一路上坡。我们的物流集装箱车长9.8米,每天要跑重庆3趟,行车既不安全也不方便,差不多单程要耗费2个小时。”该公司副总经理韦锦姬直言,“物流运输效率一直让我们很头痛。”
像方鑫科技一样为重庆产业配套的企业,新区还有100余家。南北大道通车后,给他们带来最直观的效益就是运输时间的缩短和成本的降低。据测算,年通行车辆将达到550万辆次以上,物流成本每吨将节约60元以上。
南北大道的全线贯通,背后是川渝高竹新区加快同城化一体化发展的坚定决心。这样的决心体现在更多方面——
建成重庆路一期、重庆路二期、C1线等10个基础道路项目,投入使用高竹互通项目,美丽乡村旅游公路等8条内部道路正在加快建设中,渝广铁路、高竹支线高速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已有序展开;
发布人才互认政策,促进职称资格互认,提供两地金融贷款、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50项专属服务,实现两地住房公积金跨区域转接和互贷合作,推动广安与重庆主城区城市公交“一卡通”互刷互认,促进人才跨区域自由流动;
川渝高竹新区首家商业综合体高竹里Box开业,引进和打造更多品质商业配套,推进产城景乡融合发展,统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治理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同城生活”品质……
随着川渝高竹新区拔节生长,广安同城融圈的发展之路也越走越宽,正开启更多新的可能。
【数说成效】
川渝高竹新区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118项税费征管服务政策差异已统一67项,部分经验做法在全国通报推广,“打破行政壁垒提升‘川渝通办’质效”做法作为全省改革典型案例上报中央改革办,获批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川渝高竹新区滚动实施川渝科创基地等120个重点项目,累计签约爱众·低碳荟、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项目58个。
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合(川)武(胜)共建产业园大力发展有色金属供应链,年产值突破8亿元;广安—合川生物医药产业园入驻成渝医药企业64户,建成四川省唯一合规的原料药生产基地,成功纳入第二批“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
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实施基础设施等项目28个,明月山西麓旅游环线建成通车,邻水白茶基地、国家储备林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成立明月山文化旅游联盟,着力打造践行“两山”理论新样板。
共同编制跨界流域治理方案5个,联合开展御临河、大洪河等跨界河流监督监测、巡河检查500余次,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嘉陵江、渠江水质保持在Ⅱ类;持续推进嘉陵江、渠江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协同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完成营造林2.4万亩。
建立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医联体40余个,渝广两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开通跨省结算医药机构1223家。推动311项“川渝通办”事项全部落地,2023年累计办件6.5万余件。
【同城融圈大事记】
●2020年4月14日,广安市与重庆市黔江区、涪陵区、渝北区、长寿区、合川区、垫江县、忠县7区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2020年4月23日,邻水县与重庆市垫江县、梁平区以及达州市达川区、开江县、大竹县共同签订《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合作协议》
●2020年7月7日,四川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方案》,邻水县入选首批试点名单
●2020年7月8日,广安与重庆市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等12个区县签署合作协议,携手共建党建先锋区
●2021年1月4日,重庆市政府、四川省政府发布关于同意设立川渝高竹新区的批复,全国唯一的跨省域新区诞生
●2021年10月12日,《重庆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出台,在重庆规划的“4环10线5横6纵”骨架交通网络中,多条路线辐射广安
●2021年10月2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发布,《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广安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
●2021年11月10日,川渝两省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总体方案》
●2021年11月,广安市第六次党代会确定实施“同城融圈”战略,掀起广安融入重庆都市圈干事创业热潮
●2022年2月,《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印发,将重庆市合川区、长寿区和广安市全域纳入规划范围,打造环重庆中心城区的示范区
●2022年2月18日,广安市启动同城融圈交通三年大会战
●2022年3月,广安市委市政府印发《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为全面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提供行动指南
●2022年5月,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深化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聚力抓好川渝高水平合作的重点领域、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实现路径
●2022年8月,重庆市政府、四川省政府联合印发《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将广安全域纳入
●2023年川渝两省市将广安纳入成渝地区中部崛起范畴,设立广安融入重庆都市圈专项工作组
●2024年5月,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高水平建设川渝高竹新区”(广安日报记者 文思童/文 曾诚 康建林/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