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轰鸣,产线繁忙。7月10日,四川海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山公司”)生产车间内,一件件通机启动器套件产品通过传送带下线,再经过组装,发往重庆长安汽车、力帆、宗申、隆鑫等公司进行配套。
“今年上半年,公司订单量大幅增长,产能利用率达100%,主要产品——通机启动器套件重庆市场占有率突破70%。”手握订单,厂长罗辉心中不慌。
“从重庆搬迁到邻水,公司打开了市场,迈上了发展快车道。”罗辉说,2015年,公司年产值1000余万元,到2024年,年产值已经突破5000万元,实现了质的飞跃。
9年产值翻5倍,海山公司凭的啥?
2015年,重庆北部的传统制造业非核心环节逐步向外转移,其中汽摩配套是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作为汽摩配套公司,海山公司曾被贴上“劳动密集、高耗能、低附加值”的标签。
要想绝境重生,搬迁势在必行。
深思熟虑之后,海山公司决定整体从重庆九龙坡区搬迁至邻水县高滩园区(以下简称“高滩园区”)。
“选择落户邻水,主要看中这里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良好的营商环境。”罗辉介绍,邻水距重庆只有1小时左右的车程,但土地等要素成本仅为重庆主城区的一半左右。同时,邻水抛出的“橄榄枝”也诚意十足,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各项搬迁优惠政策,还成立项目专班,从土地审批到项目立项等手续,全程“帮办代办”;县主要领导也高度重视,多次带队现场办公,针对企业需求“当场拍板”。
当年10月,海山公司正式落户邻水。新办公楼、新厂房、新设备……看似一帆风顺的开局,却藏着隐忧。当时的高滩园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最头疼的就是物流。”罗辉回忆道,“路不通畅,运输时间长,运输成本噌噌上涨!”
2016年,年产值只有1000余万元的海山公司,仅物流支出一项就超过50万元。
受交通条件束缚,海山公司不能心无旁骛搞生产,在艰难中求生存。
最大的转机出现在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邻水县立即行动起来,抢抓重要战略机遇,加快构建川渝互联互通交通网络,积极融入川东渝北一体化发展格局,让物流“跑起来”、企业成本“降下来”。
数据显示,近3年,邻水公路总里程增加了266.428公里;2024年,邻水交通建设投资达19亿元。
2024年4月,连接高滩园区与重庆主城的交通“大动脉”——南北大道三期正式通车,高滩园区瞬间迈入“重庆半小时”经济圈。
“公司物流成本至少下降了20%。”罗辉的语气中透着兴奋,“以前,公司物流成本为60元每吨,现在下降至40至50元每吨。为再降物流成本,我们把运输产品的油车,全部换成了更经济环保的电车,还在厂里新建了两个大功率充电桩。”
效果立竿见影——运输时间大幅缩短,物流成本显著下降。
政策支持更加有力。“支持很实在,比如邻水出台的‘工业经济10条’,在融资、用工、营收上对公司都有真金白银的补助。”罗辉坦言,这些政策如同“及时雨”,让企业心里踏实,敢于投入发展。
2024年,海山公司营收突破5000万元,创下历史新高。
搬迁腾挪中“涅槃重生”,海山公司并没有止步于此。“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向‘新’而行。”海山公司董事长钟世海介绍,近年来,公司累计拿下32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自主研发的耐高温密封材料,成功进入长安汽车、力帆摩托等知名主机厂供应链,口碑、市场双赢。
采取自动化生产技术,质效双升。如今,拥有员工90余名的海山公司,数字化转型正改变着生产全过程。
生产技术更高效。以前安排生产,调度员要打电话和供应商逐一沟通。如今,数字化平台自动解析零部件清单,在线自动排产。
订单交付更快捷。零部件包装、运输、仓储等环节全过程可视,运费自动计酬、线上结算。
市场营销更精准。轻点鼠标,所有联网车辆实时状态随即呈现……
乘“数”而上、向“新”而行、延“链”发力,2025年,海山公司势头不减,年底有望再攀高峰。(邻水融媒 张天文 杨颖 广安日报记者 刘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