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银发经济 让老年人福祉更“增值”

发布日期:2024-05-22 08:51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广安日报记者 卢琴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提出4个方面26项具体举措,力求全方位增进老年人福祉,这是我国首部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银发经济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举措,是老龄化社会中最具活力、最有发展前途的经济形态之一。

笔者认为,发展银发经济要培育经营主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群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更加多层次、多样化,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要加强养老企业与医疗机构、教育机构、文化企业等跨界合作,共同打造银发产业链,完善要素支持,培育更多主体,推动银发经济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发展。

要健全养老服务发展推进机制,大力宣传培育新时代科学养老观。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定期协调处理养老服务业发展具体问题,打通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难点堵点,形成推动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整体合力。开展新时代科学养老观宣传教育,以歌舞、戏剧、电视短剧等形式,推出一系列以解读养老政策、解读社会化养老为主题的科普性文艺作品,以长期宣传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大众思想,打破“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

要加强银发经济人才培养。人才和人力是制约银发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要把建设养老服务队伍与促进社会就业结合起来,鼓励引导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设置相关专业或培训项目,培养老年护理、老年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联合举办川渝两地养老机构院长、养老护理人员示范培训班,推动两地以跨区域培训等形式提高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

此外,发展银发经济不能只算经济账,养老事业并非单纯的商业行为,它承载着深厚的民生关怀和社会责任。养老作为产事业相融的特殊产业,见经济还要见民生、见产业还要见事业。对市场来说,要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尤其是高品质需求;对于有关部门而言,要进一步保基本、兜底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加强老年人基本民生保障,促进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