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关键时期,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定不移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事关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改革成效也将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福祉。
华蓥市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贯彻全会精神,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谋划贯彻落实的思路和举措,深入实施“改革深化年”行动,奋力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绩实效,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安实践的华蓥篇章。
坚持以改革激活优势资源,推动区域发展更协调、共兴旺
优化县域空间布局。统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依法依规调整城镇开发边界,高标准规划建设高铁滨江新区、红岩新城,加强城区、园区、景区设施融通、经济融合,加快推进华蓥山农文旅融合等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调整优化城镇、农业、生态空间格局。
全面抓好乡村振兴。落实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机制,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实施村集体经济“消薄扶强”计划,大力推进“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增加农民工资性、经营性收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设,深化农村卫生厕所、污水治理、垃圾处理“三大革命”,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垃圾及污水治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深化农村户籍、土地等制度改革,推行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统筹规划县域城乡道路和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布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大力推进教师“市管校聘”、医疗卫生人才“市管乡用”,鼓励支持城乡教职工、医务人员轮岗交流,推动优质资源城乡均衡发展。
坚持以改革提升服务温度,推动要素保障再夯实、上台阶
强化政策支撑。严格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精准对接企业融资、用工等需求,积极搭建“政企校”“政企银”三方沟通桥梁,扎实开展百名纪检监察干部联百企,持续深化“政法干警联百企、公职律师进百企”,全力保障土地、水电气等企业生产要素,推动构建完善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扶持体系,实实在在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优化营商环境。严格实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六个一”服务模式,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落实川渝两地“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工作要求,延伸拓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川渝通办”,唱响“欢蓥办”政务服务品牌,优质提供“窗口办”“上门办”“帮代办”等服务,参与构建都市圈统一的信用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促进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全力提升营商环境水平。
细化对口服务。实施“助企纾困”百日攻坚行动,加大“两链畅通”工程力度,减少物流成本,就近配套,增加订单,提升企业发展信心。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干部包联服务民营企业制度,设立企业用工专项奖励资金,用好用活企业服务“直通车”机制,助力企业稳定生产、拓展市场。
坚持以改革激发创新动能,推动全域开放提能级、迎新机
激发创新活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5+1”战略联盟科研合作和成果运用,用好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推进关键核心应用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大力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扩容倍增和创新平台“双提双升”行动,深入实施“华蓥英才计划”、柔性引才“鸿鹄计划”,接续推进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有力实现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拓展开放格局。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紧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区等重点区域需求配套,鼓励支持玄武岩纤维、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主动对接合作,承接产业外溢,探索“总部+基地”“委托+代工”等产业合作模式,推动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协调发展。
深化交通外联。加快西渝高铁华蓥段建设,配合做好南广铁路、广涪柳铁路和广华直达通道等4条城际道路前期工作,形成到重庆中心城区“半小时通勤圈”。加快推进高兴无水港建设,构建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坚持以改革推动高质量转型,推动产业体系提质量、增特色
全力打造全国特色产业集聚地。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玄武岩纤维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再上能级,着力培育一批年产值突破5亿元、10亿元、20亿元的龙头企业。全力推动装备制造、建筑建材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向规模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重点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新型储能等三大潜力优势领域,加速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引进氢能、风能、光伏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核心部件企业,鼓励现有企业加快“智改数转”,向配套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赛道转型,抢占新兴产业发展新赛道。
全力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加快华蓥山旅游开发建设,打造精品高山民宿组团,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发展。深入挖掘华蓥“六大文化”内涵,强化与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融合发展,持续办好“华蓥山旅游文化节”等特色活动,倾力打造“城区—禄市—天池—红岩—明月—城区”全域旅游精品环线,规划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示范乡镇、美丽乡村,全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物流枢纽地。大力发展高铁物流,全力推进西渝高铁华蓥段建设,加快建设“三桥四隧”控制性工程,做好广安东站站房及站前广场规划建设,完善高铁周边路网规划设计。积极探索“物流+商贸”“互联网+智慧物流”等新模式,鼓励企业加强与川渝头部物流协会的交流合作,做优做强城市物流业态。系统推进华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两园三区一中心”建设,加快推动铁路、公路、水路“三位一体、多式联运”,深度融入成渝地区现代物流发展布局。
坚持以改革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聚力打造高品质生活。稳步推进“三型”城市建设,积极配套完善儿童公共服务设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面、降低失业率,全面落实人才新政“黄金20条”“小平故里英才计划”等人才政策项目,积极优化城乡低保、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扩大养老、医疗、生育、工伤保险覆盖面。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力促华蓥中学争创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巩固提升教育质量。推进健康华蓥建设,支持华蓥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全覆盖实施“行走的医院”,筑牢医疗卫生防线。
深入开展高效能治理。启动建设华蓥社会智慧治理联动中心,有机整合各乡镇(街道)综治、信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等各类解纷资源,构建权责明晰、运转顺畅、集约高效的“一站式”解纷工作体系。深入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持续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八大工程”,扎实开展“红领安居”小区治理,致力打造城乡基层治理华蓥样板。
坚决守卫高水平安全。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抓实抓牢森林防灭火、防汛减灾、煤矿和非煤矿山、城镇燃气、道路交通、有限空间、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推动构建大应急救援体系,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中共华蓥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