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市委牢树为民造福政绩观,在深入实施同城融圈首位战略中,聚焦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目标,让群众享受更多可感可及的公共服务,“国之大者”的宏大叙事正在转化为全市人民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
时光见证敢为人先的勇气,建功有我的担当,只争朝夕的拼搏,锲而不舍的毅力——从市第六次党代会确定“在推进公共服务同城同标上取得新突破”,到《推动广安融入重庆都市圈增强公共服务可感可及若干事项》出台,从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公共服务每一个事项的推进和落地,都在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未来城市竞争核心就是人的竞争。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广安现代化建设,高品质公共服务是“留住人、吸引人、成就人”的关键因素。广安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推进跨省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推动公共服务可感可及、水平趋衡、互认互通、便利共享、政策协同,广安与重庆的城市壁垒逐步打破,“我是广安人”的身份认同逐步增强。
广安是四川距离重庆中心城区最近的地级市,同时也是全国首个全域纳入跨省域都市圈的地级市。地理坐标越贴近,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差异感受越明显,打破城市壁垒的愿望更强烈。广安从交通出行、户籍管理、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政务服务等方面着手,让市民生活在广安也能同享重庆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低空红色旅游线路开通,南北大道通车,跨省巴士“班线”变“公交”,广渝列车班次越开越密,西渝高铁广安段加快建设……一系列交通领域的互联互通,“半小时通勤”拉近了广渝空间距离,方便了市民奔赴“春天的约会”。医院、药店“一卡通结”,广安市博物馆、邓小平故里旅游区“一卡通览”,公共图书馆借阅图书“一卡通借(还)”等多个场景在两地广泛应用,一张小卡片,办结两地事。渝广电子身份证、居住证跨省互通互认,广安人重庆人的身份无缝切换。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为我所“有”、为我所用,广渝从“一家亲”变为“一家人”。
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区,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广安不是只在别人的餐桌选菜,更善于在自己的餐桌上菜。菜单越拉越长,顾客越聚越多,“品质广安”更富有人气、商气、烟火气。坚持亮山亮水亮文化,持续擦亮“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居·嘉陵江畔游”文旅靓丽新名片,文旅“王炸”接二连三,广安不夜城、沿口古镇、賨城里等成为文旅新地标,非遗展演、敦煌石窟艺术展、文创年货等丰富文旅新体验,更多“头回客”变“回头客”、旅游者变旅居者。系统推进儿童友好型、青年发展型、老年关爱型“三型”城市建设,提供全生命周期优质公共服务,呵护花朵茁壮成长,托举青春激情飞扬,守护夕阳更加灿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引进重庆优质教育资源到广安跨区域合作办学,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大学梦照进现实,广安娃在广安好上学、上好学。守护百姓健康,引进重庆知名三甲医院到广安跨区域联合办医,广安市人民医院“国考”首次晋“A”、获批四川省区域医疗双中心,邻水县中医医院康复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广安人在家门口好就医、就好医。越来越多本土化优质公共服务走到百姓身边、走进百姓心间,广安人热爱广安,更眷恋广安。
民之所盼、我必念之,民之所愿、我必行之。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照进生活的现实;不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而是可感可及的真切体验。做幸福广安人,您所盼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