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镝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首要任务,释放出清晰而坚定的信号——内需已成为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实现全方位扩大内需,构建“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良好格局至关重要。
然而,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增长阶段性调整、消费结构加速转型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2024年我国消费市场增长动能趋弱。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率仅为5.3%,较2023年下降3.9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底开展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5.1%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增加消费,折射出多数居民倾向于储蓄。
针对这一现状,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事实上,激发消费活力的关键在于提升消费者购买力,而购买力提升的核心在于增加居民收入,稳就业则是实现增收的坚实基础。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将扩大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作为提振消费的首要发力点,正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稳就业,筑牢消费提振支撑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民心安、社会稳。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的目标,为达成这一任务,需凝聚多方合力。
深挖就业潜力。推动财政、货币、就业、产业等政策协同发力,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及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强化部门定期会商,持续培育就业增长点。
保障重点群体。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强化青年就业支持体系,稳定公共岗位规模,优化全周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助其顺利就业创业。
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对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等吸纳就业主力军的支持力度,培育数字经济、银发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释放就业吸纳能力。通过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充分激发创业带动就业活力。
提升就业技能。深入推进“技能中国行动”,聚焦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重点领域需求,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效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增收入,夯实消费增长基础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收入增则信心足、消费旺。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对释放消费潜力、提振市场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做大经济总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3万元(约5700美元),而美国同年达3.65万美元。可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不断做大经济“蛋糕”,是实现共同富裕、增加居民收入的根本路径。
优化收入分配。一方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拓宽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渠道,增加要素收入与财产性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持续缩小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加大转移支付调节力度与精准度,适度增加对灵活就业人员、多孩家庭等重点群体,以及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激活区域消费潜力。同时,科学运用消费券、“两新”政策等短期刺激工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整体消费能级。
降低生活成本。通过减税降息等政策,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例如,适度提高个税起征点,降低房贷、车贷利率,减轻居民家庭负担,增强消费底气,切实提升消费能力,让居民“有钱花、敢花钱”。(作者系小平干部学院、广安市委党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