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实事 绘就全市发展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5-04-24 08:48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苟雪

2025年全国两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当前,深入贯彻落实两会精神,聚焦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深化改革,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稳步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为我市落实民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就业送岗稳增收 精准服务暖民心

就业是民生之本。紧扣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完善就业优先政策”要求,我市要以“春风行动”等为抓手,打出稳岗扩就业“组合拳”。

精准对接,架起供需桥梁。通过深入乡镇、社区摸排劳动力就业意向,并同步走访重点企业,建立起涵盖建筑、家政、物流等传统行业以及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的用工需求清单和劳动力资源库,有效提升就业匹配精准度。

创新模式,拓宽就业渠道。通过“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推动“直播带岗+云端入企+精准推岗”多元就业渠道,为就业群体提供暖心服务。推出“零工驿站”,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即时岗位匹配。打造“以工代赈”项目,为困难群众设置公益性岗位,助力脱贫群众“家门口”就业,实现其稳定增收。

技能培训,增强造血功能。实施“技能广安”计划,围绕本地产业需求开设农技、养老护理、电商运营等培训班,惠及更多群众,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

教育发展促公平 培根铸魂育未来

教育是民生之基。应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

强师兴教,夯实发展根基。加大乡镇学校的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建设现代化的教学楼,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通过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共享优质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水平,开设特色课程丰富课堂内容。

强才兴国,筑牢创新根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贯彻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人才区域协同发展,鼓励海内外优秀人才来邓小平同志家乡建功立业。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大任。

医疗提质优服务 健康守护零距离

医疗是民生之需。“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医疗改革的初心。

资源下沉,破解“看病难”。推进分级诊疗,县级医院与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室共同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检查结果互认、远程会诊全覆盖。派驻上级医院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定期坐诊,让老百姓在基层就能享有优质医疗资源。

医保惠民,减轻“看病贵”。通过提高全国基本医保参保率,全面覆盖基础疾病医疗需求;优化就医流程,如广安市人民医院推行“挂一次号管三天”的政策,降低患者看病成本;优化药品和耗材集采政策,降低常见病、慢性病等用药价格等措施,切实让群众受益。

数字赋能,服务“更便捷”。加快“健康广安”信息平台建设,开通预约挂号、在线复诊等功能,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推广设立特殊人群“一站式”服务台,帮助特殊患者提供全程陪同服务。推行医保报销“一站式”服务,简化报销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养老多元添温暖 夕阳红里享安康

养老是民生之根。面对老龄化社会挑战,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体系,托起幸福“夕阳红”。“家门口”的“养老驿站”——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提供医疗康复、养老照护、休闲娱乐等多种服务。

智慧化“银龄守护”。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让老年人佩戴便携式智能设备,可实时监测生理指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便能自动报警,为其生命健康安全增添了一道智能防护网。

医养结合“双保障”。搭建医养融合服务平台,在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开通双向转诊绿色服务通道,实现医疗和养老无缝对接,全方位满足老年人的就医和养老需求。

我市各级政府要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会精神,让民生实事温暖民心,持续书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答卷,努力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人民。(作者系小平干部学院、广安市委党校教师)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