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建设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配套基地

发布日期:2025-06-26 08:54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赵悦

作为川渝合作的前沿阵地,广安市深入实施“同城融圈”首位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产业协同、交通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其中,协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已被视为“同城融圈”中重要的一环。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广安着力建设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配套基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战略驱动:

立足区位优势,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广安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而《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将广安全域纳入,并支持广安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支持广安跨省域深度融合发展”。这些政策都为广安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配套基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区位上看,广安与重庆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经济相融,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位置,具备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配套的天然优势。目前,广安到重庆中心城区仅1小时车程,待西渝高铁建成后,这一时间将缩短至20分钟,届时广安与重庆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为其参与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分工提供了坚实的交通基础。在政策协同方面,川渝两地建立了“联合办公室+专项工作组+执行机构”多层级推动体系,广安也新组建市委区域协调发展办公室,专门负责“同城融圈”工作。这种协同机制有效打破了行政壁垒,促进了要素的自由流动,为广安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配套基地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实践探索:

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强化集群配套能力

近年来,广安积极融入川渝共建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绿色化工、医药健康等优势特色产业,已有150余户重点企业深度嵌入成渝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初步构建起与重庆都市圈梯次分布、链式配套、紧密协作的产业格局。

在装备制造领域,邻水县作为承接重庆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通过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已成功培育服务长安福特、比亚迪、赛力斯等知名企业的一二级配套企业五十余户。同时,广安经开区推动绿色化工产业,逐步向精细化工、新材料化工转型升级。落地广安新桥化工园区的四川能投永立化工年产8万吨精细化学品项目,总投资16.75亿元,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材料、医药健康产业等领域,有力推动了广安绿色化工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双飞地”模式成效显著。成都·广安生物医药“双飞地”产业园已集聚化学原料药、医美化妆品及制剂等6大门类66户医药企业,其中全国百强医药企业9户。成都研发基地利用成都的科研资源进行研发,而广安生产基地则凭借自身优势承接成果转化,实现了两地资源的优势互补,为成渝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有力配套。

深化路径:

多向发力,推动配套基地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方面,广安应加强与成渝地区高校、科研机构的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同时依托成渝共建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立“产业需求—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协同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载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搭建技术转移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在广安的转化应用,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要素保障方面,广安应进一步探索“人才飞地”等柔性引进机制,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与高校合作,定向培养实用型人才。同时,加快建设智慧物流网络,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制度协同方面,广安可探索与成渝重点园区的“飞地税收分成”等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推动与成渝地区在产业规划、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协同,实现产业政策的有效衔接。(作者系小平干部学院、广安市委党校教师)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