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加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发布日期:2025-06-26 08:55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张仪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深入实施“同城融圈”首位战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对于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对于深入实施“同城融圈”首位战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同城融圈”破解发展瓶颈

“同城融圈”首位战略的核心在于打破行政壁垒,推动城市间要素自由流动、功能互补、产业协同,形成“1+1>2”的聚合效应。

从区域发展格局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广安作为四川距离重庆中心城区最近的地级市,且是全国首个全域纳入跨省域都市圈的地级市,深入实施“同城融圈”首位战略,能够使广安深度嵌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脉络之中。在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棋局中找准自身定位,通过与重庆的深度融合,广安能够更好地承接重庆的产业转移和功能外溢,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为自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从而在区域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实现借势发展、跨越发展。

从广安自身发展需求来看,“同城融圈”首位战略是破解广安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长期以来,广安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重庆作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深入实施“同城融圈”首位战略,广安可以学习借鉴重庆的先进经验和发展模式,推动自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与重庆在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共建共享,能够极大地提升广安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速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

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能够打破地域限制,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良好的交通条件使得广安的劳动力能够更便捷地进入重庆市场,为重庆的产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同时,重庆的资金、技术等要素也能更顺畅地流入广安,助推广安产业升级。

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为产业协同发展搭建了坚实的桥梁。不同区域的产业具有各自的优势,通过交通网络的连接,能够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互补。广安在装备制造、农产品生产等方面具有一定基础,而重庆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实力雄厚。借助便利交通网络,广安可以为重庆的汽车制造产业提供零部件配套,重庆则可以为广安的农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深加工技术支持,从而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能够提升区域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增强区域竞争力。一个交通便利的地区,更容易吸引外部投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川渝高竹新区由于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同时,交通网络的完善也使得区域内的城市能够更好地融入更大范围的经济圈,在区域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成网”

广安以交通互联互通为核心,加速构建“外联内畅”的立体交通网络。目前,广安正全面推进高铁、高速、水运等多维交通体系建设,西渝高铁广安段建设进展顺利,建成后将成为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通道;广安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未来将填补航空运输空白;襄渝铁路、兰渝铁路等既有线路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铁路货运能力。如今,广安已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为支撑、县乡公路为脉络的公路网络,广安市内高速公路网持续加密,与重庆毗邻区县共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圈,打通省际“断头路”20余条,开通跨省城际公交线路10余条,实现与重庆中心城区1小时通勤圈,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初步形成“成渝地区次级交通枢纽”框架。

在水运和区域交通协同方面,广安港强化与重庆港的联动,渠江航道广安段整治工程全面完工,千吨级船舶可直达长江,吞吐能力显著提升;累计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1条,与重庆果园港、长寿港等长江沿线港口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工程船闸通航,进一步提升了广安水路运输的能力和效率。此外,广安重庆启动合川——广安——长寿快速通道等跨区域项目,实现交通规划、建设、运营“三同步”,区域协同效率显著提高。

当前,广安立体交通网络已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成网”,公路密度居川东北前列。未来将聚焦“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推动广安至重庆渝北市域铁路建设,实现交通与产业、城市功能深度融合,为同城化发展提供强支撑。(作者系华蓥市委党校教师)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