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察:畜牧业需从“量增”转向“质强”

发布日期:2025-07-23 09:06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卢琴

畜牧业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一头连着养殖场户,在保障农产品供应、改善居民膳食结构、促进农牧民增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明确对超额完成生猪、牛、羊出栏目标的市(州)予以激励,为全链条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提供了政策指引。

作为农业大市,我市畜牧业近年来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绿色化水平稳步提升,动物疫情防控平稳有序,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但同时,行业发展仍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疫病风险持续存在、外部冲击加剧等挑战,亟须从稳产能、防疫病、保安全、促转型多维度发力,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稳产能是筑牢发展根基的关键。需合理调整畜群结构,健全动态调控机制,结合实际情况适时优化养殖保有量,确保生猪等主要畜产品产能稳定在合理区间,为市场供应提供坚实保障。

科技创新是提质增效的核心。向技术要效益,通过智能养殖设备应用、生物育种技术突破破解资源瓶颈;研发新型饲料配方、改善养殖环境、推行精准饲养管理,推动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快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从全产业链层面提升养殖效益。

守住安全底线是发展前提。应强化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织密监测网络,加大对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等重点场所的监测频次与范围,确保疫情早发现、早处置;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研发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和防控技术,为疫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

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制度与模式的系统性升级。唯有实现从“量增”到“质强”的跨越,才能为我市农业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让“肉盘子”更稳、“钱袋子”更鼓,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彰显更大作为。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