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摸清底数。对照企业名录,全面摸清企业有限空间底数,督促农村地窖、沼气池、化粪池的所有人,以及城镇小区、无物业小区、机关事业单位的化粪池等非经营单位将有限空间信息及时录入“蜀安·焊”系统。截至目前,录入经营单位涉及有限空间企业655家、13127处,非经营性单位涉及有限空间单位(个体)1486家、3225处。
二是强化宣传。组织乡镇、部门开展有限空间及施工动火作业专题业务培训,制作有限空间知识及作业申报二维码宣传海报,编撰农村有限空间作业顺口溜,聚焦企业和农村区域,全力做好有限空间警示教育、安全知识宣传、风险区域排查,提升群众有限空间风险防范意识。今年来,培训80余人次。
三是严格监管。督促企业、非经营单位按照“预申报、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坚决防止盲目施救”刚性要求,做到凡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提前24小时报备,各行业主管部门、属地乡镇(园区)现场监管和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对作业企业实行专门监督检查。
相关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