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广安经开区纪工委交叉评查案卷(苏蜀粤 摄)
市纪委六届三次全会指出,开展“案件质效提升年”行动,推动线索管理全链条、办案规范全流程、案件提质全周期、以案促改全贯通、科技赋能全要素、能力培塑全方位。
近年来,广安经开区纪工委监察室不断创新机制,探索基层案件提质增效的“新路径”,持续提高全区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执法工作水平,为深入推进‘三不腐’打下坚实基础。2023年共处置问题线索80条,立案审查调查45件,党纪政务处分45人,查处同级党委管理干部10人,同比增长11.1%。
“业务培训+实战练兵”相结合,提升履职本领
“违纪党员档案里没有转正资料该怎么办?”“要怎么才能形成闭环和完整的证据链条?”在广安经开区纪检监察系统基层办案质量提升培训会上,护安镇片区纪检员陈旭向授课老师请教。
经开区纪工委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搭建实战平台,灵活开设“业务小课堂”,面对面传授“干货”,帮助审查调查“新兵”理顺思路,解决“卡点”和“堵点”,开展纪检监察业务“大练兵”,通过“师带徒、老带新、强带弱”的联合作战模式,积累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谈话技巧、收集证据等实战经验,提升查办案件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注重发挥片区协作机制,将一些自办压力大、疑难复杂案件采用协同作战、交叉查办的方式进行办理,有效破解人手不足、能力欠缺、人情困扰等办案瓶颈,切实发挥“尖兵”“铁拳”作用。通过业务培训、上挂锻炼、“联合作战”等举措业务练兵。2023年共开办“业务小课堂”12期,培训112人次,上挂锻炼8人次。
“强化监管+逗硬考核”相结合,提升处置效率
“你单位有一条问题线索即将逾期,请你们加快办理进度,及时上报办理结果……”近日,经开区纪工委向穿石镇纪委发出督办通知。
经开区纪工委坚持把规范问题线索管理贯穿监督执纪执法和审查调查全过程,由案件监督管理室建立总台账,各乡镇(街道)纪(工)委建立子台账,实现多渠道移交、案件监督管理室统管、各乡镇(街道)纪(工)委分管,严防线索失管。同时,做实做细线索研判处置工作,实行案件监督管理室集体研判提分办意见、各乡镇(街道)纪(工)委集体研判提处置方式、专题会议集体研判提处置结果的研判机制,全面把好线索“出口关”,严防线索查小放大、查不彻底等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办案质效,经开区纪工委制定了《“走读式”谈话安全工作操作守则》等审查调查制度规范19项,进一步明确线索管理与处置、谈话函询、初步核实、审查调查、案件审理、数据报送、办理延期等有关要求及具体时限,并坚持月对账、季销账、半年通报、年底总结,对各乡镇(街道)纪(工)委进行量化考评,推动实现办案质量、效率与安全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近年来均无超期线索。
“专人初审+交叉评查”相结合,提升办案质效
“该案存在证据链条不完整,仅有被审查人收受红包礼金的笔录,无相关证人的笔录。”“被审查人罗某在违纪事实材料上签署的意见不规范,仅签了名字。”“谈话笔录不够规范,落款签字处只有1人。”纪检监察室干部王镖端在初审新桥街道案卷时反馈道。
针对乡镇(街道)纪(工)委办案质量存在的程序不规范、定性不准确、处理不恰当等问题,经开区纪工委采用“室+地”模式,由区纪检监察室1名业务人员联系1个乡镇(街道),对乡镇(街道)的自办案件进行“一对一”指导,有效解决乡镇(街道)纪检组织监督执纪能力不强、案件质量不高、审理力量薄弱等问题。
同时,由审理室牵头成立了案件质量评查组,根据案件质量评查标准及评分细则,统筹力量对案件质量开展交叉评查,统一定性量纪尺度,纠偏查漏、互学互鉴,为案件查办再装上一道质量“保险”。2023年,审理、评查乡镇(街道)自办案件31件,通过提前把关发现并督促整改证据资料、定性量纪、程序手续等方面的问题36个。
“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全区纪检监察干部轮流领学‘两书’等专业指导性书籍及文件,持续提升我们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在政策把握、规范操作、精准处置等方面的能力,推动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广安经开区纪工委负责人说道。(苏蜀粤)
相关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