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广安经开区、枣山园区、协兴园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水产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制定《2022年全市渔业渔政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广安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4月14日
2022年全市渔业渔政工作要点
2022年,全市渔业渔政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稳一提”工作思路,一手抓渔业发展,一手抓长江“十年禁渔”,全面推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3万吨以上,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9.2亿元以上。
一、打好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
加大“十年禁渔”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贯彻,不断巩固长江流域禁捕水域长效管理机制,禁捕退捕风险隐患排查防范化解到位,切实筑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不发生局部规模性非法捕捞“两条底线”。持续开展“中国渔政亮剑”“护渔百日联合执法”等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发挥好执法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执法监管协同配合,做好两法衔接。强化禁捕执法及协助巡护队伍建设。提升执法装备及信息化建设水平。做细退捕渔民安置保障,积极开展就业帮扶“暖心行动”,拓宽退捕渔民就业渠道。将困难退捕渔民纳入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并做好帮扶工作。持续开展“十省百县千户”长江退捕渔民跟踪调研。做好涉渔“三无”船舶联合认定及排查整治工作。
二、推进“鱼米之乡”和水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焦稳粮增收、以渔促稻目标,在全市稻田资源丰富的地区全面推进“鱼米之乡”建设,支持广安区、武胜县因地制宜建设稻渔综合种养基地,支持邻水与长寿交界地带共建稻渔综合种养基地,支持广安区、邻水县、华蓥市申报“鱼米之乡”建设项目。深入贯彻“立足园区育水产,发展水产壮园区”理念,贯彻农牧渔结合、种养循环发展要求,积极培育以水产为主导或水产特色鲜明的武胜清平现代水产园区,发挥水产园区在种养技术、联农带农等方面的优势,示范带动水产产业发展。
三、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
认真贯彻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加快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稳定和拓展水产养殖发展空间。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稻渔种养循环等健康养殖模式,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积极申报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
四、强化水产种业建设
做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系统调查工作。抓好水产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基本摸清我市水产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情况。支持水产原(良)种场进行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亲本更新。积极推广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
五、抓好水产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水产与种植业融合发展,探索推广稻渔、鱼果(桑)、鱼菜种养循环发展模式。培育壮大水产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建立标准化和规模化的水产示范基地,带动农(渔)民和家庭农场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结合“鱼米之乡”、水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发展餐饮住宿、观赏垂钓、文化旅游、生产体验等休闲渔业。
六、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
围绕绿色高质量发展和“鱼米之乡”建设,广泛开展科技咨询、技术培训、交流研讨、现场观摩等,辐射带动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升级,实现提质增效和节水减排。推进稻渔种养循环、水产良种选育、动物营养、疫病防控、智能设施渔业、养殖尾水处理等技术集成与应用推广,加强水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加大基层渔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提升从业者养殖管理和技术水平。
七、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持续深入开展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三年整治行动和“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中“四条鱼”三年整治行动,进一步实施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使用白名单制度,规范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举办渔资打假暨放心渔资下乡活动。结合规范用药科普下乡活动,从发展生态养殖模式、使用优质苗种、加强疫病防控、指导规范用药等方面全面实施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持续狠抓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利用监督抽查、例行监测、快速检测等方式,扩大监测范围和数量,对不合格产品实施检打联动。大力培育水产品“三品一标”,加大品牌推介宣传。
八、加强水生动物防疫能力建设
加强水产养殖病害防控能力建设,开展水生动物重大疫病监测,做好水产养殖主要疫病测报、风险评估和突发疫情处置。推进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提升检疫“一网通办”政务服务能力。进一步壮大渔业官方兽医队伍,宣传、推广“鱼病远诊网”,发挥鱼病专家库作用,及时组织专家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
九、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
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2021-2025年)》,做好渠江、嘉陵江、大洪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科学开展增殖放流,保护珍稀濒危物种。进一步规范涉渔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严格实施项目行政审批,落实生态补偿措施。加强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和禁渔期专项(特许)捕捞许可管理。完善一体化平台行政许可事项材料梳理和水产类行政许可办证,做好“一件事一次办”水产类事项工作。开展重点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科学评估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情况。
十、抓实渔业安全生产
坚决落实“三管三必须”原则,切实加强精准治理、依法治理和源头治理,完善渔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明确岗位责任,抓好隐患排查、检查和专项整治,严厉查处渔业船舶违规载人载物行为。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增强渔业生产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序引导水产养殖生产单位和渔业船舶积极参保“安责险”,提高渔业安全生产兜底保障能力。
相关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