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主题分类 工业、交通
  • 发布机构 广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成文日期 2023-06-26
  • 发布日期 2023-06-26
  • 文号 广经信函〔2023〕42号
  • 有效性 有效

广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07号建议办理意见的函

发布日期:2023-06-26 11:12 来源:广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文朝钧代表

  非常感谢您对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关心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及时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的建议”被确定为2023年重点督办件。为做好该建议办理工作,我局主动与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7个会办单位沟通,召开座谈会专题研究。为提升办理质效,我局还延伸对接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等部门了解相关工作情况。市政府罗永平副市长也高度重视该建议办理工作,组织专题研究,要求充分吸纳建议内容、用好助企惠企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市人大经济委也召开了座谈交流会,明确了办理要求,对初步办理意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修改建议。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广安市民营经济发展概况

  广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全市民营企业的巨大贡献。2022年,全市有民营市场主体累计17.83万户,占市场主体的97.48%;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816.3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7.3%;民间投资670.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的46.2%;实现税收76.01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75.92%;吸纳新增城镇就业4.19万人、占比91.09%。全市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69户、限上商贸企业160户、规上服务业企业61户,均为民营企业;全市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20户,民营企业占16户,占比80%2023年一季度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95.2亿元、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0.8%实现税收27.17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79.49%吸纳新增城镇就业1.16万人、占比91.18%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创新创业的主阵地、民生改善的主渠道。

  二、优化环境,倾情服务,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广安市民营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向好。但受三年多疫情影响、宏观经济形势冲击,民营企业经营困难、企业家信心不足等问题凸显。为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发展,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专门对推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部署,《2023年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也作出了安排,并出台助企惠企相关政策措施、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民营经济发展;市领导多次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和工作调度会,解决民营企业经营困难问题;市纪委监委印发《全市纪检监察系统清风亲商·廉安联企活动实施方案》,公开征集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市级相关部门从涉企服务事项提质增效、优化市场环境、降低企业成本等多个方面着力,共同营造民营经济发展良好环境,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一)优化政务环境,服务企业跑得“快”一是政务办理提速度。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97%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窗分类办理”99.77%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200个高频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创设“企业开办一窗通”等专区,210项审批事项、509项工程建设类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线上线下同步办理。80余项惠企政策实现“统一咨询、一窗申报”。项目落地强进度。按照提前介入、平行推进、相互衔接、及时转换原则,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提前介入,并联开展技术审查,审批部门同步受理、容缺预审,平行推进审查工作,确保项目早落地实施。实行并联审批,明确1个部门为阶段性工作召集单位,牵头做好前期准备、施工建设、竣工验收3个阶段工作。实行会议联审,项目并联审批小组确认并联审批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后,并联办理审批手续。实行联合勘察,对需协调解决的审批事项,由牵头部门组织开展现场踏勘,实现勘查结果资源共享。全面落实挂图作战12个推进组牵头责任和各行业主管部门主体责任,33名项目市级指挥长带头冲锋、12个项目推进组齐力攻坚、3个督查组逗硬督查、调度指挥中心统筹协调,一项目一张图一专班推进项目建设三是权益保护加力度。2022年以来,开展“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等专项活动,加大对涉企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健全诉源治理、公调对接工作机制,编制并公布“四张清单”,涉及事项407项。组建7个律师服务团深入108家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54次。开展法治宣讲137场,提供法律咨询400余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161件。成立律师调解工作室21个,办理涉及民营企业调解案件125、金额4000余万元。开展“万所联万会”活动,完成全市注册商会与律所联系机制全覆盖。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共摸排线索43条,拖欠金额2095.54万元。通过采取专题会、视频会、现场督导等多种方式,已办结271150.95万元,协议偿还10623.63万元,其余6笔持续办理中。

  (二)优化政策环境,纾困解难惠得“准”。一是汇编政策解读到位。2022年,市“投资兴业”工作组汇编惠企政策98条并印发“口袋书”3000余册,市经济信息化局发放“四川助企纾困政策明白卡”17万余份,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放《人社系统助企惠企政策一本通》5000册,市税务局编印《2022年退税减税政策清单》7300册等,推动政策集成精准全面开展送政策送服务进企业活动368场次、惠企政策巡回培训宣讲72场,多形式、全覆盖宣传解读各类政策,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今年以来,市民营办颗粒化归集助企惠企政策103条,涉及“产业发展、降低成本、金融信贷、要素保障”8个方面,已上传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平台,并借助广安电视台新媒体、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和利用企业家协会、各种直面企业的信息沟通群等渠道同步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帮助市场主体及时了解政策信息、准确理解政策精神、充分享受政策优惠。二是制定政策落实到位。出台广安市加快经济恢复扎实稳定增长、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全面提速等一揽子措施及配套政策,以“真金白银”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以政策落实推动经济有序发展。制定《广安市制造业企业“贡嘎培优”行动方案》《广安市招商引资政策二十条》等,为加快培育优势产业、激励市场主体做优做强提供规范性引导。出台《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十五条政策措施》,带动市场主体稳定就业。印发《支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激励各类投资主体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出台《广安市深化金融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措施》等政策文件等,促进金融资源向民营市场主体倾斜。三是兑现政策惠及到位。严格实行减税降费政策、稳岗返还“免申即享”、金融支持等激励政策,持续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2022年,市发展改革委严格落实电力专项优惠政策,减轻社会负担超2.52亿元;市经济信息化局兑付中、省、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超1亿元;市财政局兑付各类奖补资金1.36亿元;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执行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为民营企业节省用地成本12.43亿元以上;市税务局落实退税减税各项优惠政策和阶段性缓税缓费48.1亿元,其中,办理留抵退税17.3亿元,减税降费27.4亿元,缓税缓费3.4亿元;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等部门发放稳岗返还、住房补助、购车补贴等奖补资金1.76亿元,减征失业保险费1.12亿元;市经济合作局兑现招商引资协议、优惠政策资金超2亿元;各金融机构办理无还本续贷41.65亿元,全市普惠型小微贷款利率较年初下降0.8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成立了惠企政策监督专班,市级相关部门加大各类奖补资金兑付力度,市经济信息化局已兑付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超0.6亿元;市财政局已下达各类奖补资金超1.3亿元;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执行社保费缓缴政策惠及企业264户、人数16319人,缓缴金额达0.55亿元;市金融工作局建立贷款风险基金池0.25亿;市税务局实施民营经济减税降费6.49亿元;全市普惠型小微贷款利率较年初再次下降79BP

  (三)优化市场环境,助力民企服得“实”。一是结对帮扶,“点对点”服务。完善《市级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士联谊交友办法》,建立《市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商(协)会和民营企业制度》,市级领导“一对一”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商(协)会和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定期开展走访调研和联谊交友活动,协调解决企业问题。实行市级领导、行业部门和县(市、区)党委、政府班子成员联系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制各产业领域实现联系服务机制全覆盖,分区分类组建安心办服务团队,探索一园区一专员、一企业一档案、一问题一服务,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二是搭建平台,面对面助企。分行业、分领域召开银政企精准对接会,组织驻市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点对点座谈交流,一对一制定针对性方案,切实解决民营企业、项目融资难题。建立分片区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机制,已在广安区、岳池县等召开座谈会7次,133户民营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企业可以与市及县(市、区)、园区领导、部门负责人直接交流,提问题短板、谈想法建议,参会部门需现场给出解决措施办法。会后,市民营办将收集的问题以发点球的方式交办至市级相关部门和企业所在地政府,销号式管理,对办理欠进度和办理效果不佳的发提醒函督促,直至企业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截至目前,已收集企业反馈问题建议127条,办结98条,办结率达77.17%三是协调联动,实打实解难。实施“两链畅通”工程,梳理收集390余户工业企业情况,已实现73户企业实现协作配套,新增市内销售额超1亿元。开展“产业赛马”等专项活动,助推企业项目早实施、快投产、多见效;实施“外贸护航”“广货走四方”等活动,助推产品外销;开展“惠享广安”系列活动,拉动内需消费。

  三、保持定力,共克难关,共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做好迎接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相关工作的关键之年,是广安设立地区30周年,也是全市经济提速升位、跨越赶超的攻坚之年。市民营办将强化统筹协调,加大民营经济发展指数监测调度,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办法》,压实各县(市、区)、园区及市级相关单位责任,协力共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梳理并坚决破除影响民营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各种隐形门槛和限制性措施,建立完善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招投标文件编制”两张负面清单,定期发布项目机会清单,全面清理行业协会商会、各类中介机构收费项目和摊派事项。持续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协力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强化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选树宣传民营企业家先进典型,营造尊商重商的良好氛围。

  (二)兑付落实惠企政策。多渠道开展惠企政策解读宣讲,督促市级相关部门推动本行业相关政策真正落实到企业末端,让政策红利直达企业、直抵市场主体。协同市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惠企政策监督专班)、投资兴业工作组办公室等扎实开展惠企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对执行完毕的政策进行“回头看”,强化惠企政策兑付落实。积极推进工业用地历史遗留妥善解决,强化工业用地供给保障;加大争取天然气气量指标和价格优惠,全力保障民营企业生产用气需求;继续完善银政企互动和风险共担机制,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着力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三)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聚集经营状况好、成长性高的个体工商户,引导培育为企业;大力推动企业梯度培育,聚焦成长性好、发展潜力足的重点产业和关键企业,建立全生命周期帮扶机制,落实政策措施,鼓励“小升规”,引导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培育更多“隐形冠军”、“瞪羚”企业;积极推动企业“规改股”“股上市”。

  再次感谢您长期以来对全市民营经济的关心和支持,恳请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

  祝您事业顺遂、生活愉快!

广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626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