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和民代表:
感谢您对我市养老事业发展的关注,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品质建设”的建议被列为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重点督办建议之一,我局高度重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
为加快第33号重点督办建议办理工作,及时成立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33号重点督办建议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市民政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市教育体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各承办单位业务科室、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县(市、区)民政局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民政局分管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社会福利科具体负责日常工作。4月上旬,制定《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33号重点督办建议办理工作计划》,并报送第9督办小组,内容涵盖对重点督办建议的情况分析、解决措施、实施步骤和办理的预期效果等方面。同时,与教育体育、财政、住房城乡建设、文化广电旅游、卫生健康等部门联合印发《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33号重点督办建议办理工作实施方案》(广市民〔2022〕68号),明确相关单位责任和办理时限,切实将办理工作落地落实。
二、协同推进,加快建议办理
(一)关于“建立老年人护理等级评估机制”的建议。为做好我市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工作,今年以来,我局积极调研,根据《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办区域性最好的养老推进广安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广安府办发〔2020〕37号)要求,参照民政行业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MZ/T039—2013),出台《广安市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广市民〔2022〕126号),内容涵盖评估对象、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及资质、评估指标、申请与受理、评估要求、结果应用、评估费用、监督考核等内容21条,重点对辖区内60周岁及以上需要接受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年龄5项指标进行能力综合评估。广安区、前锋区等地依托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社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全面的健康能力评估,建立评估对象健康档案,并将老人信息数据录入广安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针对不同老年群体按需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目前,经初步调查评估,全市有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1.4万人,其中特困老年人0.38万人。
(二)关于“丰富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内容”的建议。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19亿元,建成养老服务综合体18个、养老服务驿站35个等一批试点设施,打造城市社区养老服务“15分钟服务圈”。在养老服务综合体,设置文化教育、健康管理、人文关怀、休闲娱乐等功能,除了对机构内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日托、全托、喘息服务项目外,还向周边社区、居家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及文化休闲多种延伸服务。今年以来,我局牵头分别在广安区浓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市中医医院养老中心,前锋区龙镇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大桥社区养老驿站,华蓥市迎宾路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杜家坪养老服务驿站,岳池县东湖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朝阳社区医养中心,武胜县迎宾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武胜东双滨江康养中心,邻水县灌沟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东外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等地打造试点示范,协调当地文化广电旅游等部门,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图书阅览室。目前,全市15个街道、349个社区建立了图书阅览室,免费对外开放,同时,每个街道每年开展不少于2场文艺演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和信息化水平,我们建立了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广安主城区(两区三园区)2.75万名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疫情期间,通过8338999为老服务专线主动拨打关爱电话,慰问老人、了解老人生活状况55万人次,老人们倍感温馨。建立健全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对特困、低保、高龄、失能等老年人给予助餐补贴,打造“社区15分钟助餐配餐服务”网络。今年4月,市民政局从省级财政养老服务业发展补助资金中列支20万元,在广安主城区增设3个老龄食堂(全市在运营老龄食堂9个),持续开展“红色联姻•微孝助老”——老龄食堂项目,前锋区、华蓥市、武胜县等地正在建设老龄食堂7个,切实解决空巢和高龄老人吃饭难题。2021年12月,我市老龄食堂相关经验做法被省委“两新”工委和省委《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列入全省首批八大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典型案例,被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简报刊发推广。
(三)关于“推进社区家庭适老化人居环境建设”的建议。一方面,我局积极协调教育体育、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认真落实《广安市以机构养老理念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广安府办发〔2020〕46号)文件精神,推进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对公共通道、车站、小区道路、社区休闲绿地、社区健身设施等已建公共区域实施无障碍改造,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安装电梯,使老人不仅“下得了楼”,还“出得了门”“上得了车”。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62亿元,实施城镇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等项目1176个,拆除违建160余处、20334平方米,实施黑楼道整治910余处,新增设电梯162部,对402个居住小区的人行道、公共绿地、公共厕所进行适老化无障碍设施改造,背街小巷道路整治7640余米,黑化道路面积约12.39万平方米,适老化和助残设施不断完善;实施体育健身设施提档升级,建成社区多功能场地20个、健身路径1952条、健身步道470公里,乡镇文体广场165个、行政村农民健身工程2160个,新规划健身场地140处,安装小区健身器材200套,基本形成“15分钟城市健身圈”。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今年,全市将投入资金1224.67万元,为特殊困难家庭建设家庭护理型床位2499张,对80岁以上低保家庭、散居特困老人家庭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0.1万元/张;为特殊困难家庭安装智能看护系统2499套,补助标准2300元/套;同时为2000户独居困难老人安装热水器,补助标准2000元/户,不断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品质和护理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重点督办建议办理工作是一项贯穿全面的工作,建议的内容始终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和重要参考。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机构养老的理念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进一步加强与教育体育、财政、住房城乡建设、文化广电旅游、卫生健康委等涉老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养老服务项目包装申报,深入实施2022年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该项目全国资金总量11亿元,安排项目42个,全省仅我市申报项目通过民政部审核,正式文件尚未下发,预计到位资金3300万元)。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强化养老服务设施资源配置,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今年正在新建3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合体),持续推进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家庭适老化改造,加大对养老护理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及家庭照护人员培训力度,今年,全市将培训177名养老院院长、2000名养老护理员、800名涉老社会工作者,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人员护理能力和水平,有效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强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廖和民代表,再次感谢您的建议,民政工作离不开您的关心和帮助,我们期待您一如既往地为广安民政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助力广安高质量发展。
广安市民政局
2022年7月7日
相关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