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发布机构 广安市林业局
  • 成文日期 2020-10-19
  • 发布日期 2020-10-19
  • 文号 广市林函〔2020〕104号
  • 有效性 有效

广安市林业局关于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0〕122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0-10-19 17:39 来源:广安市林业局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尊敬的朱卫民代表:

您在广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建设渠江竹林风景线的建议》(第〔2020122号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渠江竹林风景线建设工作的重视与关注,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市竹林风景线建设推进情况

目前,全市竹林总面积为72万亩,其中慈竹51万亩、白夹竹12万亩、麻竹6万亩、撑绿竹3万亩;已建成现代竹产业基地18万亩,其中广安区3万亩、华蓥市12万亩、邻水县3万亩;已建成竹材初加工点9个、竹笋初加工点7个、竹家具加工企业10个。基本建成华蓥天池至石林公路、省道304线(华蓥山段)翠竹长廊2条,启动建设红岩乡省级竹林小镇1个;实现年产值1138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8123万元、第二产业产值2659万元、第三产业产值603万元。

(一)高度重视,及时部署。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和全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竹林风景线建设推进会精神,确保全市竹产业健康发展,20189月,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稳定面积、提升基地,培育主体、加工升级,业态融合、品牌打造的竹产业发展新要求;20195月,市林业局组织召开了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会上印发了《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实施方案》,对全市竹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同时,将竹产业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纳入全市“3+1+N”林业产业发展范畴重点发展;20205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2020年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暨竹林风景线建设现场推进会,对全市竹产业发展及竹林风景线建设工作进行了再要求、再部署、再提升。

(二)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组织省林科院专家编制完成了《广安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了全市竹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重点工程、总体目标等内容。一是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三山(华蓥山、明月山、铜锣山)、两江(嘉陵江、渠江)为区域重点,以渠江竹产业带为发展重点,全域布局竹产业发展;二是将竹林定向经营示范基地、现代竹加工体系、特色竹林小镇、竹林风景线、竹文化体系、产业服务与品牌建设及经营主体培育作为我市竹产业发展的七大重点工程;三是规划到2022年,全市竹林面积稳定在75万亩,现代竹产业基地提升至28万亩,年产值达7亿元以上,到2025年底,竹业年产值达14亿元以上。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是提升竹林基地质量。充分利用山水林田湖草等项目,对前锋区、华蓥市、邻水县的白夹竹,及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的慈竹和麻竹实施低产低效竹林复壮改造,对6.5万亩退化竹林进行了提质改造。二是打造优质竹林景观。在天池至石林公路和省道304线(华蓥山段)建设2条总长35公里的翠竹长廊,在公路两边因地制宜栽植白夹竹、慈竹、凤尾竹、琴丝竹、斑竹等笋用竹和景观竹;在林下栽植杜鹃、木春菊等花卉,播撒草花种子;在适当路段配置游憩步道、座椅、垃圾箱、宣传标语等基础设施,在节点打造大熊猫图案等景观小品。各相关区市县落实资金和技术人员,在渠江流域(广安段、华蓥段、岳池段)、嘉陵江流域(武胜段)沿岸栽植以楠竹、雷竹、麻竹为主的笋材两用竹0.09万亩,打造水系岸线竹林景观近30公里。三是培育生产经营主体。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以加工、生态旅游为主的二三产业,引进业主开展竹笋加工、竹工艺品打造和竹旅游业开发,着力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邻水县已在城南镇成功引进广元业主加工竹笋,辐射带动该镇后山村发展笋用竹基地2000亩,广安区、华蓥市、武胜县各引进1—2家竹片初加工企业,有效解决了广安竹材滞销的问题。四是提升竹业科技含量。积极申报材用竹改笋用竹丰产抚育科技兴林项目,着手高标准抚育改造现有方竹、刺竹、苦竹,并利用良种良法栽植刺竹、雷竹、楠竹,扩大优良笋用竹基地。利用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西部适应气候变化可持续土地管理华蓥山大熊猫食用白夹竹抚育丰产技术示范项目,在华蓥山区大面积推广白夹竹丰产培育技术,探索现代化耕作、栽培、抚育管理、采收、加工的先进技术,为全市竹产业发展探索科技兴竹新路径。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竹资源总量偏少、分布零散,存在经营管理粗放、综合利用率低、三产融合不高等问题;加之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布局的调整,竹产品区域带动不强、市场需求不大、经济效益不显;各地发展竹产业缺乏实质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中省投入也十分有限,导致农民和地方政府对发展竹产业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了全市竹产业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围绕我市“渠江竹产业带”建设的总体要求,依托现有成片白夹竹和大量慈竹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明确我市竹产业发展定位,构建由材用为主笋材两用转型的发展模式,促进我市竹林风景线建设高质量推进。

(一)进一步建设竹林基地,提高产业质效。一是改造现有竹林。在保护现有竹林资源的基础上,按照改造为主、新造为辅的思路,通过推行立竹密度调整、竹种换植、测土配方施肥、竹林复壮与群落健康、竹下生态种养、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成果,实施低产低效竹林改造,开展定向高效培育和定向示范经营,全面提高竹林质量和产量。二是新建竹林基地。利用大量的撂荒地、弃耕地和退耕还林地,特别是在渠江两岸的消落带区域,大力营造以楠竹、雷竹、斑竹、刺竹、苦竹为主的笋材两用竹林及防护竹林,增加竹林面积,扩大竹林总量。三是发展竹下经济。利用竹林形成的良好条件和适宜多种菌类生长的特点,大力发展竹菌、竹药、竹禽、竹畜等林下种养业和采集业,提高竹林基地综合效益。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竹林基地连接道路、生产便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通乡通村公路、护林防火通道建设,加快建设小泵站、小水池等农田水利工程,完善旅游步道、生态停车场等服务设施,提高竹产业基础配套和保障能力,高标准建设现代竹林基地。

(二)进一步健全竹业产销体系,提升产业附加值。积极培育竹原料初加工深加工产品销售产业体系,提高生产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引导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迈进,提高竹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竹产业向中高端发展,不断提升竹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引进或培育竹笋、竹材加工龙头企业,落户广安临港经济开发区、邻水县工业集中发展区等地,建成川东竹林食品加工物流中心和竹材供应中心。二是开展产地初加工。搭建竹加工基础平台,开展产地初加工能力建设,沿嘉陵江、渠江岸线乡镇和慈竹资源面积>4000亩的乡镇建设竹材削片厂,在白夹竹、麻竹集中分布的乡镇建设竹笋杀青或笋干加工场。三是引进前沿技术。密切关注纺织用竹原纤维和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的科技进步,充分发挥前锋区轻纺产品出口基地优势,适时引进相关前沿技术,布局广安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四是打造竹业品牌。把竹产品品牌培育作为推动竹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经营主体注册商标、认证三品一标、参与行业认证,培育壮大竹产品品牌,打造一批具有广安特色的竹产品旗舰品牌,积极培育竹产品营销市场。五是拓展竹材销路。积极寻求与重庆理文纸厂、泸州永丰纸业、青神斑布纸业、宜宾纸业等制浆造纸企业的合作,密切关注渠县中顺洁柔30万吨/年竹浆纸项目建设进度,大力拓展我市渠江竹产业带的竹材销路。

(三)进一步发展竹生态旅游,促进产业融合。一是发展新业态。依托优质竹林资源基础,结合乡村振兴项目和旅游发展需要,重点在华蓥山、渠江、嘉陵江、白云湖、青龙湖等区域实施竹林风貌塑造,建设翠竹长廊,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竹生态旅游精品线路、竹林体验基地、竹林康养示范区,建设一批独具川东特色的竹林公园、竹林湿地、竹林观光带,大力发展竹康养、竹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二是开展示范创建。积极申报创建省级竹林小镇、竹林人家、竹康养基地,创建具有竹特色的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旅游示范村镇、生态旅游示范县,示范引领竹生态旅游发展。三是丰富竹文化。持续挖掘竹林生态文化价值,传承和发扬岳池竹编”“武胜竹丝画帘等传统技艺,与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熊猫文化融合创新,大力发展平面竹编、竹编包装等旅游产品。同时,通过举办以大熊猫竹文化、竹工艺品文化等为主题的竹文化节、竹生态旅游等节会,大幅提高广安竹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进一步加大竹产业政策支持,激发发展活力。一是争取支持政策。借鉴宜宾、泸州等地成功做法,结合本地实际,争取市委、市政府出台政策及资金等配套政策,加大竹林基地、竹区基础设施、竹特色村镇建设及竹产品加工、竹康养旅游、竹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我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完善投入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专合社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吸引民间资本投入。鼓励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发展规模适度的种竹大户、竹林人家,积极参与竹产品加工,通过竹林流转、竹林入股等方式,盘活竹林资源资产、促农增收,激发竹产业发展活力。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竹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农业担保机构开展竹产业贷款担保业务,拓宽竹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广安市林业局

20201014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