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主题分类 工业、交通
  • 公文种类 通知
  • 发布机构 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2021-04-19
  • 发布日期 2021-04-19
  • 文号 广安府办函〔2021〕37号
  • 有效性 其他

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安市“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4-19 15:49 来源: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广安经开区、枣山园区、协兴园区、华蓥山景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广安市“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419


广安市“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成果,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全面推进我市“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部署,坚持“政府主导、强化保障、创新管理、转型发展”,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符合我市农村特点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先行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一)进一步健全农村公路发展机制,初步形成“权责清晰、保障有力、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治理体系。

(二)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规划,提升辖区内及毗邻区域交通协同发展能力,为跨省域示范区创建奠定基础。

(三)落实厅市合作协议,全域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成果,确保前锋区达到省级示范县评定8个基本条件,力争我市2021年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市。

三、工作内容

(一)健全制度体系。

1.落实主体责任。贯彻落实《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安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广安府办发〔202111),构建“权责清晰、保障有力、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治理体系。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安排,进一步强化县级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全面落实路长制管理,加强资金保障和绩效考核,发挥群众主体和监督作用,促成乡村两级队伍履职,形成“路长治”工作机制。

责任单位:市委目标绩效办,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第一个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

2.健全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建、管、养、运各项制度,健全宣传发动、督导帮扶、目标管理、培训服务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质量安全、廉政管理体系,落实“一岗双责、三同时、五同步、七公开”工作制度。全面推行目标管理,精心培育“四好农村路”文化品牌,有序推进交通与产业、新村、农业、旅游和基层治理等深度融合。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3.强化诚信建设。推行信用承诺制度和“双向激励”制度,以承诺兑现、诚信履职和诚实履约为重点,建立农村公路信用评价体系,积极探索评价结果的跨区域、跨行业共享,积极推进以守信为基础的信用监管体系建设。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二)提升路网品质。

1.突出规划引领。结合通组入户路、乡镇建制村行政区划调整、乡村振兴战略等,布局“四好农村路”品牌战略。科学编制全市“十四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和川渝毗邻地区“四好农村路”协同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空间格局重塑的先行保障作用。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2.提升路网水平。以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建设为抓手,加快规划实施连接全市及渝广毗邻地区的特色小镇、产业园区、旅游景点、农业基地等的“交通+”项目,进一步完善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路网。以乡镇建制村行政区划调整后半篇文章为抓手,进一步巩固乡镇和建制村“双通”成果,有序推进撤并建制村通畅工程、人口规模较大的自然村及抵边自然村(组)等通组入户路建设,2021年新建撤并村直连道路231公里、产业路旅游路25.4公里,基本解决群众反映最迫切的撤并村直连问题,对外交通需求迫切的4个重要产业园区和旅游景区通四级双车道及以上公路。因地制宜推进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成100公里。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3.改善通行环境。严格落实存量道路交安、排水、挡防、管养设施、客运站点的查漏补缺和增量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使用“五同步”。加快村道安保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公路桥梁护栏防撞改造,有序推进桥涵行洪能力提升工作,全面梳理总结交叉路口“六个一”工程经典案例。有序推进“路田(宅)分家”,切实做好农村公路绿化、美化工作,营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4.坚持特色示范。以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路)培育创建和巩固提升为引领,将示范创建向基层、向纵深推进,进一步巩固示范创建成果。结合公路沿线资源禀赋,按照“一县一重点”要求,突出公路发展历史和人文底蕴,推动公路文化传承,加快建设广安特色“四好农村路”。有序推进邻水县美丽乡村旅游产业环线、岳池县川渝合作广安医药产业示范园、华蓥市禄市现代农业园区、武胜县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广安区龙安柚核心产区、前锋区虎城—观塘现代农业园区农村公路服务品质升级。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三)增强管养能力。

1.健全管养机制。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负责、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原则,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构建总路长全面负责,县路长办公室协调落实,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2.形成联动合力。探索路长与街长、河(湖)长等融合共治,将农村公路管养纳入基层治理能力建设。推动县乡村三级路政、管养队伍整合,推行农村公路网格化管理。探索农村公路可视化项目建设,推广非现场执法模式。以公路文化凝聚民心,落实落地乡(村)规民约,巩固提高群众爱路护路意识。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3.深化市场改革。探索引进专业队伍参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的实现途径。提升矫正性养护市场化水平,有序推进桥梁检测、危桥整治市场化。协调商业保险部门,探索建立灾毁保险制度,形成稳定的灾毁资金保障。确保农村公路年度列养率、大中修率、中等及以上公路占比不低于100%5%75%。积极支持群众参与农村公路管养、乡镇运输服务站经营及物流相关工作,有力支撑乡村振兴工作。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广安银保监分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四)拓展服务领域。

1.打造升级版金通工程。推进农村客运支持政策常态化,推进县乡道等级化改造,进一步巩固金通工程全域示范成果,确保全市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水平达AAAA级以上。整合“金通工程”和“金佛快巴”,推动渝广毗邻地区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2021年底全市通公交乡镇、建制村占比分别达到50%20%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2.推进一站多能改造。按照“多站合一、共享高效”原则,开展既有客运站点的功能完善提升,建设集邮政、快递、电商、客运为一体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到2021年底,投运运营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10个,其中示范站3个(石滓、恒升、坪滩)。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3.推进物流金畅工程。推广“武胜特色123经验”,整合交通运输、商务、邮政、供销等农村物流资源,统一成立专业公司负责农村物流运输,构建“客货同网、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便利高效”的农村物流发展网络,2021年县级物流配送中心达6个,乡镇物流配送站109个,村级物流站点达300个。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五)推进渝广毗邻地区一体化。按照“推进川东北一体化发展、建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要求,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实渝广“1+7”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协议,稳步推进川渝毗邻地区“四好农村路”跨省域示范区建设。打通毗邻地区“瓶颈路”“断头路”2181.8公里,2021年开工1760.8公里,完成1656.8公里。规划毗邻地区公交线路5条、定制客运5条,2021年分别开通1条、2条,完成双城公交卡互认工作。进一步探索固化联合执法机制,切实做到“时间一致、标准一致、信息互通、联合惩戒”。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六)推进信息化建设。支持邻水县全国管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广其信息化试点成效。以县为单位促进跨部门数据资源整合,搭建数字化工作平台,推进数据收集、分析一体化,深度挖掘跨部门数据,推进工作决策科学化、路长管理精细化、治超工作常态化、运营管理适时化、应急工作高效化。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七)推进特色品牌战略。探索路衍经济的实现模式,提升农村公路供血能力。按照“一县一特色”要求,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广安品牌创建活动。邻水县继续探索农村公路信息化的实现方式与途径,以现代管理手段提升农村公路数字化管理水平。岳池县加快100公里产业示范带建设,形成美丽乡村路建设地方标准,全力推进路长制落地见效。武胜县加快农村客运、物流体系升级,全力推进乡镇客运公交化、开行渝广跨区域公交,全力打造升级版金通工程和物流金畅工程,争创金通工程样板县。华蓥市进一步提升公路文化品质,形成文化品牌、提升发展内涵。广安区积极推进一站多能改造,在农村公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上形成区域品牌。前锋区全面梳理建管养运制度,切实形成农村公路治理的制度体系,在培训体系、宣传发动等方面探索农村公路社会共治的实现途径,争创“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工作机制,由市政府分管领导、联系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统筹,市级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各县(市、区)、园区主动履职担责。各县(市、区)、园区要结合实际,以融合共享为切入口,制定工作方案,加快研究出台政策配套措施,有序高效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强化资金保障。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匹配、以公共财政为基础、责任清晰的农村公路投入长效机制。市级财政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2070号)等文件要求,足额落实市级农村公路管养补助资金。各县(市、区)、园区要确保财政资金投入,足额预算和落实“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经费,确保国家、省补助项目顺利实施。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将农村公路发展纳入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支持范围。

(三)强化监督考核。市政府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考核,针对财政资金保障、路长制落地、建设项目推进、管养落地等工作,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各县(市、区)、园区要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加大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督促检查力度,畅通信访、投诉渠道,鼓励百姓参与、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工作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四)加强宣传报道。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广泛应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介,以及邮政、出租车、公交车、车站点、宣传栏等载体,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宣传力度,及时普及相关政策,扩大群众知情权、监督权,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公路发展,提升社会爱路意识,营造全民护路工作氛围。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