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件已于2024年5月20日失效)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广安经开区、枣山园区、协兴园区、华蓥山景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花卉苗木是重要的绿色资源,在国土绿化、环境美化、城乡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扎实推进“城市提质”“乡村振兴”两大工程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现就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广安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建设高标准现代花卉苗木产业基地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绿化彩化美化,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品质优良、产销一体、花旅融合的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与引导,加大财政、金融、保险扶持力度,搭建培训服务平台,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培育以国有企业为主的花卉苗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积极引导农户参与。
——坚持优化布局,分类实施。科学制定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发挥城市乡村、山上山下、林区农区的比较优势,按照“城镇提质量、乡村造美景、通道成画廊、景区添光彩”的布局要求,分区域、分种类发展观花观叶观果观茎统筹兼顾、草花木花合理搭配、春夏秋冬色彩纷呈的花卉苗木生态产业。
——坚持科技支撑,提升质量。加强现有生产管理技术提升和人才培育,加快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的转化推广应用,建设设施花卉业,提高花卉苗木产业的科技水平,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技术推广机构、中介服务组织共同参与的花卉苗木产业技术支撑体系,促进技术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推动全市花卉苗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发展目标
2019—2021年,花卉苗木产业基地不断扩大,种苗质量明显提升,产销体系基本形成,花卉、旅游、休闲、康养融合发展。全市新建花卉苗木繁育基地10000亩(其中花卉基地6000亩、苗木基地4000亩),总规模达到20000亩以上,城乡新栽花卉苗木面积27000亩以上,新(改)建7个花卉苗木交易市场;每个区市县各新建6条“花街”、9条“花道”、6个“花园”、1个“花海”、18个“花村”;每个园区各新建3条“花街”、3条“花道”、1个“花园”、3个“花村”。
至2025年,全市花卉苗木基地发展总规模达40000亩以上,花卉苗木产业基本形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四、发展重点
(一)明确重点品种。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然气候特点和发展需要,明确花卉苗木发展重点品种。
1.草本花卉:一串红、康乃馨、欧洲报春、鸡冠花、仙客来、瓜叶菊、万寿菊、金盏菊、木春菊、波斯菊、绣球、百合、紫罗兰、石竹、金鱼草、雏菊、三色堇、羽衣甘蓝、五色梅、百日草、大花樱草等。
2.木本花卉:三角梅、红梅、樱花、华蓥山野生樱花、紫玉兰、桂花、蓝花楹、紫薇、木槿、碧桃、海棠、鹅掌楸、黄葛兰、含笑、羊蹄甲、紫荆、黄花槐、腊梅、红枫、红千层、金叶女贞、紫藤、杜鹃、玫瑰、月季、茶花、南天竹、红檵木、红叶石楠等。
3.绿化苗木:香樟、桢楠、银杏、悬铃木、朴树、榆树、栾树、油樟、冬青、合欢、刺槐、天竺桂、黄荆、斑竹、水竹、楠竹、凤尾竹、琴丝竹、罗汉竹等。
(二)建设繁育基地。
广安农业发展总公司依托现有花卉苗木基地,应用营养袋、组培苗、光切、稳花保花保果、遥感控湿、无土栽培等高新技术,在2020年前建设1个面积200亩以上,以鲜切花、球花、球根、花卉制种等为主的现代草本花卉繁育基地(含草花组培车间)。各区市县选择地势平坦、立地条件良好、交通方便、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按照目标任务高标准建设木本花卉苗木繁育基地。基地要配套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明确培育主打品种,突出地方特色优势。
(三)明确栽植重点区域。
1.城镇。以中心城区和建制镇为重点,围绕主要干道、特色街道、景观廊道、居民小区、校园、医院、公园、机关、厂区等区域配置特色花卉苗木,做到“一街一品、一带一色”,打造各具特色的“花街、花道、花园、花海”,实现“常年观绿、四季赏花”,不断提升城市颜值,改善人居环境。每个区市县城镇每年栽植花卉苗木折合面积不少于400亩,新建城区绿地花卉与绿色植物占比不低于30%。
2.乡村。以乡村振兴示范片、江河湖库水系两岸、农村“四旁”及庭院为重点,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大力组织开展花卉苗木栽植,将乡村打造成“绿色掩映、繁花似锦”的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农村每年栽植花卉苗木折合面积各自不少于1300亩,前锋区、华蓥市农村每年栽植花卉苗木折合面积各自不少于700亩,新建绿地花卉与绿色植物占比不低于25%。
3.景区。以邓小平故里、白坪—飞龙、宝箴塞和华蓥山704电视台、椿木坪、石林、天意谷、宝鼎、四方山、五华山等区域为重点,按照“红色、生态、健康、美丽、避暑胜地”的发展定位,结合旅游开发、科普宣传、公众教育、观光体验,在重要通道、核心景点打造乔灌草合理搭配、色彩纷呈的花带。
(四)建设交易市场。
2020年前,广安农业发展总公司在广安主城区建设1个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规范化市级花卉苗木交易市场,科学设置展览区、销售区、管理区、检疫区、信息发布区、配送区,逐步健全花卉苗木营销体系。2021年前,各区市县要在城区新建或对已有花卉苗木市场进行提升规范,各打造一个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县级花卉苗木交易市场。各地要利用花卉苗木交易市场在春秋两季和重大节庆举办花市、花展;要积极组建花卉苗木协会,强化行业自律管理。
(五)建设花旅融合示范区。
按照“产村相融,花旅结合”的理念,充分利用花卉苗木资源,创建基地,挖掘文化,发展旅游。开发以生态观光、科普教育及文化品鉴为主的花卉苗木生态旅游精品。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增加旅游要素,打造特色亮点,每个区市县在2021年前要精心打造1个独具特色的花旅融合示范区。鼓励基础条件好、规模大的花卉苗木基地承办省级花卉节庆活动,在全省发布观花指数,吸引花商、游客,扩大广安花卉苗木影响力。
五、激励政策
(一)财政补助政策。在坚持中省补助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财政根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建设成效等,对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区市县(园区)每年予以奖励(连续奖励3年),其中区市县每年各奖励100万元,广安经开区、枣山园区、协兴园区每年各奖励50万元;对全面完成花卉苗木繁育基地及花卉苗木交易市场建设任务的广安农业发展总公司一次性奖励300万元。奖励资金主要用于花卉苗木培育、栽植和市场建设。各区市县(园区)要相应制定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激励政策,市级奖补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平衡预算。
(二)土地利用政策。完善农业农村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各地按不低于省上下达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总量的8%予以单列,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含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对依托花卉苗木基地从事森林康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农业经营主体,其辅助设施建设用地可再增加3%。对直接用于或者服务于花卉苗木生产的生产设施用地、附属设施用地以及配套设施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有条件的地方,可在依法办理农地转用手续的前提下,为从事花卉苗木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配套不超过其用地总面积5%、最大不超过15亩的土地作为辅助设施建设用地。积极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农民入股参与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实现持续增收。
(三)金融保险政策。支持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积极开展花卉苗木产业贷款担保业务,发挥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对花卉苗木产业贷款的分险作用,为符合条件的花卉苗木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贴息,撬动金融资本投入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各银行及担保机构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降低融资成本,为花卉苗木经营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融资服务。引导保险机构开发花卉苗木产业特色保险产品,加大保费补贴力度,降低发展花卉苗木产业风险。
(四)人才培育政策。依托“小平故里英才计划”平台,引进一批花卉苗木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充实花卉苗木生产经营管理队伍技术力量;建立定期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制度,聘请花卉苗木行业的技术专家、营销专家开展讲座和培训,讲解培训新技术、新标准,了解市场动向,树立先进理念;开展校(院)地合作,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上成立由市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执法局、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财政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花卉苗木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林业局,具体负责统筹协调和督查指导等工作。各区市县(园区)要成立相应机构,大力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发展。
(二)创新发展机制。一是创新发展模式。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私营业主发展花卉苗木基地;鼓励市属国有企业与区市县(园区)合作,采取“投资入股,收益分红”的机制,共建花卉苗木基地,主导全市花卉苗木产业有序发展。二是实行订单育苗。先期制定花卉苗木培育计划,公开招标确定培育主体,签订育苗合同,实行“就近育苗、定点育苗、合同育苗、定向供应”,确保苗木订单需求。三是实行优先购买政策。在同等价格条件下优先购买和使用本地花卉苗木,支持本地花卉苗木产业发展。
(三)强化宣传引导。花卉是重要的绿色资源,种花养花护花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培养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更是植绿护绿爱绿的重要途径。各区市县(园区)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的重大意义,积极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挖掘、丰富、宣传花卉苗木的文化内涵。
(四)严格考核奖惩。市委目标绩效管理办公室将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对各区市县(园区)及相关责任单位的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严格按照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建设内容及标准进行考核,对任务不落实、推进缓慢、完成情况差的区市县(园区)及相关责任单位,根据考核得分扣减年度目标绩效分值。
附件:1.广安市新建花卉苗木繁育基地任务分解表
2.广安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年度考核任务及标准
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5月21日
附件1
广安市新建花卉苗木繁育基地任务分解表
面积:亩
区市县(园区) |
2019年—2021年 |
||
小计 |
花卉 |
绿化苗木 |
|
广安区 |
1800 |
1080 |
720 |
前锋区 |
1300 |
760 |
540 |
华蓥市 |
1300 |
760 |
540 |
岳池县 |
1800 |
1100 |
700 |
武胜县 |
1800 |
1050 |
750 |
邻水县 |
1800 |
1050 |
750 |
广安农业发展总公司 |
200 |
200 |
|
合 计 |
10000 |
6000 |
4000 |
备注:每个区市县每年新建花卉苗木繁育基地面积不得少于总任务的1/3。
附件2
广安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年度考核任务及标准
考核内容 |
考核标准 |
考核分值 |
|
繁育基地 |
花卉苗木繁育基地 |
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基地设施配套完善。 |
30 |
栽植 |
花街 |
各区市县每年新建花街2条,各园区每年新建花街1条。每条花街以草本花卉为主,因地制宜利用花箱、花篮、花坛等栽植花卉,连续长度500米以上。 |
5 |
花道 |
各区市县每年新建花道3条,各园区每年新建花道1条。每条花道两侧绿化带中栽植开花乔木或花卉,连续长度500米以上。 |
5 |
|
花园 |
各区市县每年新建花园2个,各园区在2021年前新建花园1个。每个花园总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其中成片栽植花卉苗木面积达1500平方米以上。 |
5 |
|
花海 |
各区市县依托苗圃基地、乡村旅游、城市公园等,在2020年前新建花海1个,每个花海集中连片栽植花卉苗木面积不得少于200亩。 |
5 |
|
花村 |
各区市县每年新建花村6个,各园区每年新建花村1个。每个花村村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成片栽植花卉苗木,村民房前屋后适度点缀花卉苗木,村民户均栽植木本花卉不少于5株。 |
5 |
|
城镇 |
各区市县城镇每年栽植花卉苗木折合面积不少于400亩(木本花卉按照每亩74株折算,草本花卉按照实际面积折算),新建城区绿地花卉与绿色植物占比不低于30%。 |
10 |
|
乡村 |
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农村每年栽植花卉苗木折合面积各1300亩(按照每亩74株折算)以上,前锋区、华蓥市农村每年栽植花卉苗木折合面积各700亩(按照每亩74株折算)以上,新建绿地花卉与绿色植物占比不低于25%。 |
10 |
|
景区 |
2020年前,重要景区在重要通道、核心景点等区域打造乔灌草花合理搭配、色彩纷呈的花带。 |
5 |
|
市场建设 |
花卉苗木交易市场 |
2021年前,每个区市县各新(改)建花卉苗木交易市场1个。每个交易市场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店面整齐,有固定标识标牌。 |
15 |
花旅融合 |
示范区 |
每个区市县在2021年前精心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花旅融合示范区。 |
5 |
备注:1.当年无目标任务的建设项目,不扣分;2.当年超额完成的建设任务可纳入次年目标任务计算;3.考核所得分值的百分比作为当年对本项工作的目标绩效考核系数;4.广安农业发展总公司建设任务单独考核,其中草本花卉繁育基地2020年前完成,花卉苗木交易市场2020年前完成;5.园区不含华蓥山景区管委会。 |
相关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