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015400592/2020-00099
  •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发布日期 2020-04-26 00:00
  • 发布机构 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文号
  • 有效性 有效

《广安市长江大保护与绿色发展规划(2019—2025年)》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2020-04-26 00:00 来源: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中省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部署,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2020年4月,市政府办印发《广安市长江大保护与绿色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现从四个方面对《规划》进行政策解读。

  一、《规划》编制基础、重要性和必要性

  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应该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这是引领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广安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乡,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紧邻重庆,境内有大小江河、溪流700余条,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37条,其中嘉陵江水系 9条、渠江水系17条、长江川江水系11条。广安作为长江上游重要支流的沿岸城市,是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重点区域,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开展长江大保护与绿色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按照市委“1234”工作思路,以“项目、政策、资金”为重要抓手,把修复沿江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构建“34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持续改善嘉陵江、渠江等流域水质,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努力把广安建成“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沿江流域开放协作发展示范城市”“红色—绿色旅游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丽广安。

  (二)基本原则。一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二是强化底线,加强约束;三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四是统筹协调,整体联动;五是开放协作,区域联动;六是突出落实,分期建设。

  (三)发展目标。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区域开放合作全面深入,绿色发展产业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到2025年,嘉陵江、渠江出川断面水质达Ⅱ类水质标准,全市主要河流、湖库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5%以上(长滩寺河县城段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全面消除劣五类水质,水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能力显著提高。森林覆盖率(含四旁)达4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0%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市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完成省下达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三、工作重点

  一是强化生态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加强江河水体污染治理,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深入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大气环境质量。二是推进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加强水资源保护,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三是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严守“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高效生态农业,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做强红色绿色旅游产业。四是推进区域开放合作。推进环境保护联防联治,深化沿江区域合作发展,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城市。五是构建城乡绿色发展体系。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公园城市,建设美丽广安宜居乡村,提升城乡居民获得感。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做好规划衔接,加强宣传教育。二是强化要素支撑。积极落实财税政策,争取资金保障,强化智力支撑,创新市场运营机制。三是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四是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完善生态保护统计制度和生态保护考核评价制度,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