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安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广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就《规划》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广安文艺创作出新出彩、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公共服务亮点纷呈,文旅产品供给不断丰富、品牌培塑卓有成效、宣传营销可圈可点,文旅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十四五”时期,是聚力解决我市文旅产品供给不足、文化公共服务短板等问题的关键时期,是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编制实施好《规划》是广安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机遇的重要抓手,对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红色旅游目的地和文化强市旅游强市至关重要。根据《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安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我市结合实际起草了《规划》。
二、起草过程
我市成立起草小组,经过调研、座谈、专题会,聚焦落实市委、市政府系列决策部署,聚焦部门、行业规划的“上下左右”衔接,聚焦文化和旅游发展短板弱项,理清“十四五”文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印发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不断修改完善,征求了相关市领导、各县(市、区)、园区、市级相关部门、文旅企业代表、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意见,并通过专家评审、局党组审议、合法性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市政府常务会审议等程序,形成了最终的《规划》成果。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十一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主要总结“十三五”发展成效和问题、分析“十四五”面临形势;第二部分为第二、三章,主要明确了规划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发展格局和各县发展指引;第三部分为第四至九章,主要从文化事业、文旅产业、市场监管、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了“十四五”主要任务;第四部分为最后两章,主要从生态环保、组织领导、体制改革、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保障举措。主要内容如下:
(一)提出“134”工作目标。“1”即一个强市:延续了《实施意见》“打造全国康养休闲度假目的地、红色教育新高地、民俗风情展演地”的奋斗目标和重要原则,着力激活城市文脉、融合三次产业、丰富文旅业态,基本建成文化强市旅游强市。“3”即三个倍增:一是精品景区倍增,二是规上文旅企业倍增,三是旅游总收入倍增。“4”即四个提升:一是文旅产品供给全面提升;二是游客消费贡献大幅提升;三是文旅公共服务大幅提升;四是文旅品牌竞争力全面提升。
(二)指引各地“一县一品”发展。在延续《实施意见》“两核一区三带”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的基础上,对各地文旅发展进行了指引。提出支持广安区打造全国红色旅游名城,前锋区打造成渝地区康养和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华蓥市建设西部生态避暑休闲胜地和红色旅游胜地,岳池县建设川渝农家文化旅游目的地、文旅融合示范区,武胜县打造川渝知名的江湾湖畔乡村度假旅游目的地,邻水县打造川渝知名康养旅游目的地。
(三)提出六项主要任务。一是实施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化挖掘研究与阐释、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推动乡村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任务。二是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主要从构建文艺精品创作体系、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与利用、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任务。三是加快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从做响红色旅游品牌、大力培育精品景区、创新发展乡村旅游、丰富文旅新业态、创建特色文旅品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提出了任务。四是健全现代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主要从加快培育现代文化产业、拓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领域、扩大和引导文旅消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任务。五是完善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主要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升行业监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任务。六是深化宣传推广和区域合作。主要从宣传推广、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任务。同时,我们策划包装了华蓥山“三馆”(红色文化展陈馆、生态文化研学馆、川东民俗博物馆)等33个重点推进项目,为全市“十四五”文旅发展做了系统谋划。
相关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