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公文种类
  • 发布机构 广安市生态环境局
  • 成文日期 2025-08-04
  • 发布日期 2025-08-05
  • 文号
  • 有效性

广安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5年8月4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发布日期:2025-08-05 03:16 来源:广安市生态环境局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四川普康药业原料药基地建设(二期)—多肽原料药及中间体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8月5—2025年8月11日(共5个工作日)。

电    话:0826-2352066

地    址:广安市生态环境局政策法规科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项目

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

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

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四川普康药业原料药基地建设(二期)—多肽原料药及中间体项目

广安市岳池县经开区创新路36号

四川普康药业有限公司

四川中蓉圣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在企业现有厂区预留用地内新建甲类车间4栋、甲类仓库2栋、丙类仓库1栋、质检研发楼1栋、综合楼1栋、配套罐区3个、扩建现有污水站、新建1套RTO设施等,对现有动力车间进行改造、现有库房暂存分区进行调整。本项目建成后年产:原料药索马鲁肽2t/a、原料药替尔泊肽0.5t/a、原料药中间体(31种)95.3766t/a。项目总投资40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147万元。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一)废气。对于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要求所有车辆的尾气达标排放,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对于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采取以下措施减轻污染文明施工,严格管理。散装建材应设置简易材料棚。在天气干燥、风速较大时,易扬尘物料应采用帆布或物料布覆盖。对有包装的建材应设置材料库堆放,避免露天堆放造成环境污染。汽车运土石料时,压实表面、洒水、加盖蓬布等,可减少粉尘洒落、飞扬。定时对道路洒水抑尘;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保护好道路两侧的树木,可有效控制扬尘的扩散。运输车辆行驶速度限制在20km/h以下,既可减少扬尘量,又可降低车辆噪声。

(二)废水。在施工期间必须教育施工人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并加以严格监督和管理。项目施工废水主要是大雨径流形成的含泥沙废水,项目在施工场地内开挖临时雨水排水沟,在雨水排水口处设置沉淀池,对场地内的雨水径流进行简易沉淀处理,并在排水口设置细格栅,拦截大的块状物。经沉淀处理后的废水可回用于场地洒水抑尘。设置隔油沉淀池,将设备、车辆洗涤水简单处理后循环使用,禁止直接排入周边地表水体。施工生活污水经污水预处理池处理后排入已建市政污水管网。

(三)噪声。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规定。加强声源噪声控制,尽可能选用噪声较小的施工设备,同时经常保养设备,使设备维持在最低声级状态下工作。一切动力机械设备都应适时维修,特别对因松动部件的震动或降低噪声部件的损坏而产生很强噪声的设备,更应经常检查维护。注意做好接触高噪声人员的劳动保护,采取轮岗、缩短接触高噪声时间、戴防声耳塞、耳罩等措施减轻噪声的影响程度。在施工期间,加强施工管理,落实各项减震降噪措施。

(四)固体废物。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需收集并与当地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协商送相关的专业建筑垃圾处置场集中处理。对施工场地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每日由专人收集交环卫部门处理,禁止随意堆放、倾倒垃圾和固体废弃物。

二、营运期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一)废气。项目生产工艺中涉及固体投料大多用固体投料器,部分在封闭配料间内人工拆包后配料后泵入反应釜,封闭配料间采取负压抽风,投料粉尘因与有机废气均在投料口或投料区域经集气罩收集或尾气管道排入废气总管,无法与有机废气分开收集,因此与有机废气一并进入工艺废气处理装置处理。本项目生产装置均为密闭系统,工艺废气主要来自反应釜、离心机、真空泵等的排空废气。反应釜上方设有工艺废气排出口并通过管道连接;真空泵上的循环水缓冲罐上设有尾气排出口并通过管道连接;离心过程在专门的密闭设备里进行操作,并在上方设置排出口并通过管道连接;整个反应过程中要产生的工艺废气的设备经各自设备出口管道连接,同时,车间内部投料口、出料口等开口上方设置万向集气罩,车间废气经收集后送车间废气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生产车间各工艺废气进入洗涤塔内,经不同洗涤液去除水溶性、碱性、酸性有机废气和无机废气。洗涤后含卤废气尾气经树脂吸附装置,利用树脂的吸附能力截留废气中二氯甲烷等卤代烃有机废气;不含卤废气经洗涤后进入RTO装置。

(二)废水。项目运营期废水包括生产车间产生的车间工艺废水、废气喷淋塔废水、设备清洗水、真空泵废水、地面冲洗水、循环冷却水排水、纯水系统废水、生活污水、蒸汽冷凝水、生活污水等。废水性质差异较大,且多为间断排放。项目废水实行“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分类收集、分类治理的原则。新建高盐废水预处理设施新建高浓废水预处理设施新建污水处理生化处理单元(采用水解酸化+双循环EGSB+二级A/PACT系统+深度处理),建成后,原一期高盐废水不再经1#合成车间反应釜进行蒸馏,高浓废水不再使用原一期高浓废水预处理设施进行预处理。原有一期高浓废水预处理设施作为备用设备。经预处理后的高浓、高浓高盐废水与其他低浓废水及生活污水一起汇入厂区污水处理站进行后续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城南工业污水处理厂处理。根据废水特点,项目采取以下分类管理措施:①高浓高盐废水预处理单元:一期生产工艺高盐废水汇同二期工艺高盐废水进入二期高盐废水预处理设施(三效蒸发)进行预处理高盐高浓在混凝反应池内收集进行悬浮物的去除,再进入待蒸发收集池,经3+1多效蒸发工艺去除废水中的无机盐,蒸发后的废水进入高浓废水收集池。经蒸发处理后的废水若仍含有毒性污染物,则进入高浓废水预处理单元进行处理;②高浓废水预处理单元:蒸馏预处理后高盐废水与一二期高浓废水一起进入高浓废水预处理设施(微电解+芬顿+中和絮凝)进行预处理;③一般废水:一般废水包含车间地面冲洗水、生活污水、化验废水、纯水系统废水和冷却循环水排水等,与以上预处理后的废水在高浓收集池中混合后,进入后端的生化处理系统。

(三)声环境。建设单位为减轻噪声源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拟采取相关防治措施:①设备选型上应选用先进的、噪音低、震动小的生产设备,安装时采取台基减震、橡胶减震接头以及减震垫等措施。②合理布置产噪设备。建设单位在布设生产设备时,注意尽量将高噪声设备集中摆放,置于厂房内合理位置,以有效利用噪声距离衰减作用。③空调系统采取水冷方式制冷,冷却剂选用环保型,空调机组位于车间内的空调机房内,机房采取密闭形式。④通风设备采用低噪声型,且其吊装设备采用减振吊架、落地式安装设备采用弹簧减振器或橡胶减振垫,进出口设有软接头,风机进出口风管处安装设消声设备,机房门为隔声门。⑤对空压机、真空泵安装减振器,配置进排风消声器和低噪声风机。⑥水泵加装减振器,进水管道设可曲挠管道橡胶伸缩接头以减小水锤冲击和水泵振动产生噪声,连接水泵进出口的水管、进出机房隔墙处与运转设备连接的管道均采用减振吊架。⑦专人定期维护机械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防止设备故障形成的非正常生产噪声。

(四)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在垃圾桶内收集后运至厂区内生活垃圾暂存间内暂存,每天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一般工业固废主要包括纯水制备废过滤介质、废活性炭和废反渗透膜、未沾染危险特性物质的废包装材料。纯水制备废过滤介质、废活性炭和废反渗透膜经收集后交由厂家回收;废包装材料收集后定期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危险废物主要包括工艺危废(含工艺废液、过滤和离心滤渣/滤饼、废催化剂、废干燥剂)、滤网/滤芯等滤材、设备清洗废液、化验室废物、含卤废气预处理系统废树脂、废气处理设施喷淋废水、废水处理设施蒸发结晶盐渣、污水处理站污泥、设备维修废机油、沾染危险特性物质的废包装材料、不合格品等,危险废物均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按各产生工段、区域进行分类桶装收集,送至危险废物暂存间进行分类暂存,项目危废暂存均不产生渗滤液。厂区危险废物暂存间已划定为重点防渗区,目前已按相关要求进行地面防渗工程。因此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在厂区的收集、转运和贮存均分类分质执行,且进行防风、防雨、防腐、防流失等措施。危险废物的转运需在厂区设有台账明细,办理转运联单等,运输公司需具备专业的危废运输资质且需按照制定的危废运输路线和要求进行运输。贮存区按重点防渗区要求进行地面防渗工程,确保不对区域地下水带来污染影响。此外,企业应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依法开展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开展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做好标识标牌、台账管理等工作。在该项目后期企业关停、搬迁后,应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拆除期间污染物防治、场地环境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工作,确保原址场地开发利用安全。

(五)地下水和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坚持“源头控制、末端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即采取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相结合的措施为防止项目运行生产溶液及废水下渗污染地下水,环评要求项目各拟建构筑物应采取分区防渗措施。重点防渗区:包括2~5#甲类车间、甲类溶剂罐区、甲类仓库、污水处理站。危废仓库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采取混凝土底板+2mm厚HDPE膜进行防渗,其余构筑物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重点防渗区的要求进行防渗。一般防渗区:质检研发楼、2#丙类仓库、设备暂存区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的要求进行防渗。简单防渗区:办公楼。地面可采取一般水泥硬化。根据本项目产污特征,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要求,环评要求企业对厂区的现有4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定期监测,掌握项目运行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状况,跟踪监测因子包括pH、硫酸盐、耗氧量、氯化物、氨氮、锌、亚硝酸盐氮、总磷、石油类、碘化物、二氯甲烷、硫化物、甲基叔丁基醚。加强对本项目物料储存设施、生产线各物料储存容器的监管与巡查,避免跑冒滴漏及非正常状况的物料泄漏。严格按照环评要求对项目下游地下水水质监测井进行监测,如发现水质异常,立刻采取有效措施(如采用水动力隔离技术)阻止污染物的扩散迁移,将地下水控制在局部范围,避免对厂区下游地下水造成污染。为了防止厂区土壤污染,项目厂区应全部硬化,避免发生泄漏(含跑、冒、滴、漏),如不采取合理的污染防控措施及风险事故应急响应预案,则污染物有可能发生泄漏从而影响土壤环境。针对项目可能发生的土壤污染,本项目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头控制、过程防控”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迁移、应急响应等环节进行全方位控制。从原料和产品储存、装卸、运输、生产过程、污染处理装置等全过程控制各种原辅材料、中间材料、产品泄漏(含跑、冒、滴、漏),同时对有害物质可能泄漏到地面的区域采取防渗措施,阻止其进入土壤中,即从源头到末端全方位采取控制措施,防止项目的建设对土壤造成污染。从生产过程入手,在工艺、管道、设备、给排水等方面尽可能地采取泄漏控制措施,从源头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质泄漏的可能性和泄漏量,使项目区污染物对土壤的影响降至最低,一旦出现泄漏等即可由区域内的各种配套措施进行收集、处置,同时经过硬化处理的地面有效阻止污染物的下渗。项目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的要求重点针对危废暂存间等重点位置采取防控措施。按照要求设置防渗、围堰等措施,防止土壤环境污染。实施覆盖生产区的土壤污染监控系统,包括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设置土壤监测点位,及时发现污染、及时控制。一旦发现土壤污染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土壤污染,并使污染得到治理。

(六)环境风险。本项目对生产过程中非正常排放的环境污染控制,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设置必要处理设施,如紧急切断系统、自动报警装置、事故应急池、围堰等进行处理或回收,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轻非正常排放的环境污染,如在可能因操作泄漏造成渗漏污染的地区,铺设较大面积的整体地坪;在可能有废水蔓流的地坪设导流围堰以使废水集中于全厂污水处理系统的事故应急池等。是全面加强管理,避免和减少非正常排放的可能性,达到控制污染的目的。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