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是一个农业大市,总人口47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391万人,人均耕地面积约1.6亩。截止2014年底,全市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入库总数194.05万人,其中转移劳动力154.70万人。为摸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具体情况,今年春节期间,市农劳办、市就业局组织人员就全市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春节返乡返岗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走访了广安火车站和7个乡镇10个村社(涉及各区市县),每到一地都与所在乡镇、村社干部及部分返乡在家务工人员进行座谈问询,了解掌握了具体情况。
一、基本情况
转移就业仍然以外地务工为主(约占75%)。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我市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在川外务工经商占转移就业总人数65%左右,以广东、浙江、福建、云南、重庆、贵州、湖北居多,赴新疆打工经商人员也在逐年递增,其他省份呈零星分布。在省内市外务工经商主要集中成绵地区,占转移就业总人数10%左右。市内转移就业的主要在各工业园区务工和城镇做小生意,占转移就业总人数25%左右。虽然部分务工人员有明显向内陆地区转移趋势,但与全省相比,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比例更大。
3月9日,武胜县万隆镇阳合村党支部王书记告诉我们:“全村人口有1126人,劳动力有563人,外出务工有447人,主要在广东、贵州、重庆,在广东、重庆进厂的多,在贵州搞建筑的多,外出务工人数占劳动力总数79.40%左右……”,其他村外出务工人数占劳动力总数也基本在65%至85%之间。
节前返乡人数占外出务工总数约70%。走访了解到,节前返乡人数占外出务工总数约70%。有30%人员未返乡,其原因为:一是在节日期间加班能挣更多的钱;二是未挣到钱的人员不愿返乡,难以承担往返路费及节日走亲访友等开支;三是举家外迁的觉得没必要劳顿奔波年年返乡。因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今年回家过年的农民工比往年早15—20天,假期相应也比往年延长。但大家并无怨言,反而觉得高兴,因为可以多陪父母、孩子耍一下了。
“……我们村在外打工的有470多人,主要在广东、云南、贵州、新疆,从事建筑的、加工米线的、种植棉花的、进厂打工的、经营服装的都有,春节前大约有70%多的人都回家过年了。返乡过年的乡友心情不错,到处欢声笑语。”2月27日,广安区石笋镇银桥村党支部李书记这样告诉我们。
务工收入比上年有所下降。在与不同地方打工的40余名返乡人员座谈中,有80%的人员反映,去年务工、经商收入比2013年均有所下降。普工工资以2500—3000元/月居多,技术活也有达到8000元/月的,月工资比2013年减少500—1000元左右;经商人员反映“订单明显比以前少,业务不饱和,员工也不安心,钱难挣……”。打工人员还反映说,企业为员工保险,主要是购买医疗和工伤保险,对养老、失业保险大都未办。
3月6日,在邻水县袁市镇袁市庙村,村支部张书记召集了20名农村劳动者与我们一行座谈,与会村民都发言讲述了他们在外的打工或经商经历,谈及了收入、保险、跳槽、失业及心理感受,在我们问询2014年与2013年收入对比时,他们反映了上述情况。
少数人员转移就业缺乏稳定性。部分打工人员反映:“由于经济滑坡,污染监测严格,一年来那边(深圳、温州等地)的企业倒闭较多,务工人员跳槽频繁、待工多,有的最后一、二个月工资都没领到手就跑了,又另外想法再找活路。”
“我在广东那边干了七、八年了,最先在一个皮包厂做,后又在模具厂、玩具厂、电子厂上班,都是粗活,再后来又憋起搞建筑……上岗、失业,失业、上岗,反正折腾好几次了,到现在都还是没挣到钱。几年前,有个老板欠我一万多元的工资到现在都没给我,因为厂垮了,他也跑了。目前在一个老乡的小厂子干活,但愿会稳定下来。”3月6日,在邻水县袁市镇袁市庙村座谈时,一位近40岁的吴姓老乡这样告诉我们。我们在各地访谈中遇到类似的情况还有好几起。
外出务工人员工资基本无拖欠。总体来说,虽然企业订单不多,但为了稳定,还是一心想留住人。所以,大部分在外务工人员工资基本无拖欠,有年底工资未结清的,也扭着“老板”现场结清后再回家过年。
节后返岗人数已达外出务工总数的95%。截止农历正月十八,节后返岗人数已达外出务工总数的95%以上,剩下的极少数人因身体不适、妻子生产及房屋修缮等事宜只是暂时未走,他们说:“过几天事情处理完了就回去”。 在各地座谈过程中,大多数农民工都信心十足地告诉我们:他们都是返回原单位工作。只有2人明确表示:“原来打工的地方不满意,先在家看看再说,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去处。”
返乡返岗人流运输较为畅通。农历正月初九,我们到广安火车站与进站口工作人员交谈,他告诉我们:“从初四起就有农民工外出,后陆续增多,初八是最高峰,乘客都有座位,取消了站票,即使再拥挤秩序都较好,与往年混乱的场景截然不同了。”在到各村社时,基层干部和村民都说:“现在打工做生意的人很多都有钱了,好多都是自驾车往返,春节农村路边及院坝到处都停满了车子。走亲戚也开车去,拜年四、五天就走完了。”外加一些铁路、高速公路的建成投运,各种途径分流大大缓解了农民工返乡返岗的交通压力。
二、主要问题
本地企业用工普遍缺乏吸引力。所到之处,受访农民工均反映,本地企业工资待遇不行,2500元都算是最高的。“本地有些企业招人时宣传说3000元/月,去了才知道是假的,就是经常加班也难以达到3千元,没意思,好多人进厂一、二个月后又走了,还是在外面打工划算些。”
农村转移就业人员技能缺乏。我市农村劳动力文化不高技能缺乏是普遍现象,文化结构以初中占大多数,高中及大专以上文化寥寥无几,一个社只有2、3个大学生。务工人员以普工居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少。从事的职业主要是建筑业、制造业中的粗重活和低端的餐饮、运输等服务业。部分务工人员以耽误打工挣钱为由还不愿参加政府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对策建议
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技能是紧迫要务。针对现状,瞄准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和新型产业结构需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文化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是当务之急。
增强本地企业用工吸引力来留住人力。本地企业用工缺乏吸引力是不争的事实,为此,本地企业经营者应充分了解全国、全省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适当提高员工待遇和生产生活条件,给予更多人文关怀,才能招聘到所需员工和稳定现有员工队伍。
营造宽松环境有序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广安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83%,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关系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长期工作,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充分履行自身职责,广泛宣传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深入落实就业创业各项政策,及时发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做好转移就业的合理引导,有序分流和服务保障,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予以更多关怀,既有利于转移就业,又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相关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